薛化元:研究228 為了未來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昨召開新書發表會,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表示,繼續研究二二八的目的不是只為了過去,也是為了未來。(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二二八事件將滿七十三週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昨天召開發表會,推廣近期出版的《拼圖二二八》等三本新書。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表示,繼續研究二二八的目的不是只為了過去,也是為了未來,在過程中深化台灣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台灣要做為一個自主的國家,對抗外來危險才有愈大的精神力。
基金會出版三本新書
這三本新書包括《拼圖二二八》、《南投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及《一九四七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透過不同面向,研究、討論二二八事件與帶給台灣的影響。
《拼圖二二八》收錄了作者、國史館長陳儀深自一九九一年投入二二八研究之後的重要學術論述。他表示,很早就想出版這本非常「個人化」的書,但為了在中研院的升等順利,所以不敢出版,改為出版另本書才升為研究員,「研究是為了發掘真相,紀念是為了推廣喚起」。
基金會董事藍士博參與《一九四七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編輯與撰寫。他說,十二年前還是基金會的工讀生,協助策劃二二八事件的展覽,去年開始想把二二八事件的記憶與紀念做一個傳承,找了多位來自各領域的年輕人,一同來書寫二二八,以八篇專文勾勒具有當代觀點的局部事件圖景,透過故事引領讀者重回歷史舞台。藍士博強調,這本書是在歷史與文學中,找到銜接的可能,將確切歷史的證據把它變成有血、有淚、有靈魂可以被理解。
《南投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收錄廿七篇訪問紀錄,涵蓋南投縣竹山、鹿谷、水里等地的二二八事件見證及抗爭紀錄,作者之一、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林偉盛表示,面對當事人或見證者凋零,這本書的撰寫過程就是「與時間在賽跑」。
在本書被訪談的廖國揚,是受難者廖如賓的遺腹子,他哽咽提到「二二八多少年,就代表我幾歲」,感謝大家對二二八事件的關心,但社會上也有許多人對二二八非常冷感與漠不關心,甚至有當代年輕人覺得「你們是暴民」,所以希望在每個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都能建碑紀念,讓後代可以認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