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論》如何看待台灣的邦交國

    台灣僅存的十五個邦交國到底有什麼價值?蔡英文總統做得對,沒有陷入與北京競價標購這些國家表態效忠的戰火。美國的決策者也不可能扮演這種冤大頭的角色。圖為陳列友邦國旗的外交部大廳。(資料照)

    台灣僅存的十五個邦交國到底有什麼價值?蔡英文總統做得對,沒有陷入與北京競價標購這些國家表態效忠的戰火。美國的決策者也不可能扮演這種冤大頭的角色。圖為陳列友邦國旗的外交部大廳。(資料照)

    2019/10/13 05:30

    ◎羅曼(Walter Lohman)

    上月二十五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TAIPEI Act,簡稱台北法案)。當然,這只是立法程序的第一步,但從國會山莊過去兩年來力挺台灣的表現來看,本屆國會在明年初任期結束前通過這項法案,並由總統簽署立法的機率應該很大。

    台北法案授權美國總統懲罰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承認北京政府的國家,或是給予獎勵以勸阻其轉投中國懷抱。儘管美國本身並未承認中華民國台灣,該法案主要提案人、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仍試圖藉此解決一個台灣在華府的許多支持者努力克服的問題,即如何協助台灣維持一定數量的外交承認。

    零邦交可能性 華府須先設想

    擔任參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的賈德納,對本案投注的心力值得肯定。不過,即使他和台灣的其他友人積極推動立法,華府還是必須開始為台灣未來失去僅存十五個「盟邦」的可能性預作規劃。

    讓我們審視一下當前的現實。

    首先,讓我們從顯而易見的既存事實開始—美國承認北京而非台北代表全中國的現況不會改變。美國和中國在一九七○年代建立外交關係,是美國外交政策與當時國際情勢的恆久特徵。喜歡也好,厭惡也罷,或者愛憎交雜,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而且是國力與日俱增的強國。美國與中國的交往,攸關範圍廣泛的利益。美中兩國的政府必須能夠彼此對話。

    其次,台灣毫無疑問是一個國家。各國政府、分析家和非政府組織(NGO)雖然是以特殊用語描述台灣的地位,但我們絕對不會忽略一個事實,就是台灣擁有明確的地理疆界、有效統治的政府、固定居住的人口,以及與其他國家交流互動的能力。無論如何,台灣具備被視為一個國家的所有要件,不會因為是否被其他國家所承認而改變。

    未陷競價外交 蔡英文做得對

    第三,對台灣而言,與其他國家的非官方往來,遠比正式的外交關係來得重要。我們將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稱為台灣的「盟邦」,但它們其實沒有這麼重要。例如,巴拿馬不會派軍防衛台灣,而美國雖然不是台灣的「盟邦」,卻肯定會出兵相助,而且美國自己的(真正)盟邦也會加入,例如日本。即使是在承平時期,台灣與日本、澳洲、新加坡和德國等國建立的非正式關係,也能提供遠遠超過吉里巴斯這類「盟邦」的更多協助。而且,台灣的這些友邦還能做得更多。

    第四,台灣僅存的十五個邦交國到底有什麼價值?蔡英文總統做得對,沒有陷入與北京競價標購這些國家表態效忠的戰火。美國的決策者也不可能扮演這種冤大頭的角色。在公共衛生和網路安全,或是經濟發展、投資之類的領域,美台若是能攜手合作,協助這些國家,當然再好不過。此舉若能爭取到一點時間,倒也算是有意義的投資。然而,如果以為這樣就可以勸阻它們有朝一日不會與台灣割袍斷義,轉投北京懷抱,筆者只能說,最近的情勢發展已經說明一切。至於台灣剩餘邦交國中最重要的梵蒂岡,並不需要美國或台灣提供的任何援助。教廷要開發的是心靈市場,而中國的潛在信眾要比台灣多很多。

    台灣總統訪美 過境非唯一理由

    第五,「過境」並非在美國境內停留的唯一理由。台灣失去邦交國,最明顯的損失或許是中華民國總統失去訪問美國的機會。算了吧。我們的想像力可以更開闊一點。比照李登輝前總統在一九九五年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的模式,或許可以由另外一所大學,或是某個非政府組織發出邀請函。在廣闊的西半球,肯定有一個非政府組織樂於邀請台灣的民選領袖前來參訪。

    最後必須謹記在心的,是美國國會的憲法義務。正如筆者曾在本專欄裡討論過的,國會是美國支持台灣的最穩定力量。國會絕對有權通過「台北法案」。不過,也正如「台灣旅行法」通過時並未在法律上強迫行政部門加強與台北當局直接接觸,「台北法案」也不會要求美國總統照單全收。毋寧說,這項法案是一套建議和授權,賦予總統權力,並鼓勵他朝此方向邁進。

    在美國,我們有「有的話也不錯」(nice-to-haves)這種說法,意謂有最好,沒有也沒關係,並非不可或缺、非要不可。台灣的邦交國便是屬於這類「可有可無」的範疇。無論如何,華府都應該幫助台灣持續鞏固壯大。國會則必須在此過程中擔任前鋒。今後的美國政府會不會像川普總統一樣支持台灣,沒有人敢打包票。在此同時,我們除了順應時勢繼續努力,也必須開始為一個沒有這些支持的將來未雨綢繆。

    (作者羅曼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羅曼(Walter Lohman)

    ◎羅曼(Walter Lohman)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政治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