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訪》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拚2030雙語國家 摒棄考試思維 全民學英語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記者黃耀徵攝)
記者吳佳穎、陳梅英、鄭琪芳/專訪
行政院宣示「雙語國家」政策,由國發會提出「二○三○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強調,台灣人才要與國際接軌,語言能力是重要關鍵,雖然政府過去多次推動雙語政策,但仍偏重硬體或限於考試思維,國人開口說英文仍不普遍;這次推動雙語政策,要從「人」出發,以「需求」為導向,提升國人英語力,增加國際競爭力。
陳美伶指出,國發會已要求各部會盤點需求客群,將於三個月內建置「整合式英語學習與英譯資源平台」,供各級政府與民眾運用,讓學英語成為全民運動。
問:這項計畫提出的原因為何?與過去雙語政策有何不同?
答:面對全球化、國際化浪潮,擁有國際溝通能力與國際化視野,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目前全世界強勢語言是英文、中文,台灣人才要與國際接軌,語言能力是重要關鍵。以歐盟為例,廿八個成員國有廿四種官方語言,雖有翻譯局,仍以英語為主要溝通工具。因此,要提高人才競爭力,提升英語力相當重要;過去政府多次推動雙語政策,雖然教育上有一定水準,但仍限於考試思維,國人開口就能講英文的情形仍不足,英語力的提升仍有進步空間 。
從「人」出發 以「需求」為導向
行政院長賴清德任職台南市長期間,為將台南市打造成「觀光都市」,二○一四年就推出以英語為第二官方語的政策,如今希望將政策推廣到全國。去年十月也有立委質詢時,呼籲政府將英語做為第二官方語。今年三月更有十二位中研院院士面見蔡總統時提出建言,希望早日讓台灣成為中英並重的雙語國家。歐洲商會在今年歐洲日晚宴及二○一九年建議書中,也提出強化英語環境的建議。
這次政策擬定過程,國發會曾請教新加坡駐台代表處,他們認為,「台灣用十二年時間太短了,當年新加坡花了廿年才順利讓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因新加坡為多民族國家,整合不易,推動過程遇到很多困難。國發會也曾向多家外國商會請益,他們強調,台灣不能將學習英文當做考試,不要放太多心力在文法上,讓民眾自然學習,並建議用數位教材取代實體教師。
過去扁政府任內曾提出「觀光客倍增計畫」,當時政策偏重硬體雙語化,如路標、告示牌採中英對照等,的確收到一定成效;馬政府執政時,各部會則持續推動法規英譯等。
英文為溝通工具 要讓國人敢說
這次雙語政策的思維跟過去不一樣,要從「人」出發,以「需求」為導向,不再以考試設定英語力的衡量標準,要讓國人敢說,視英文為溝通而非考試工具;因此政策重點在於提升國人英語力,而非偏重硬體環境的建置,希望帶動全民學英語,而非僅針對學生,相關措施以「需求面」出發,非單純強調「供給面」。
問:如何從「需求面」出發?具體作法為何?
答:過去政府推動雙語政策,因對需求端不太了解,提供的資源可能不符合民眾需求。需求是驅動學習的重要動力,企業為了與國外貿易,不需外力就會自動英語化,如擁有許多外國客戶的台積電,內部文書都是英文;也有很多商家、業者,為了迎接外國觀光客,自動提升英語能力。因此,從需求面出發,政府不需要編列太多的預算,可以務實地推動政策。
這次政策是由二十八個部會先針對業管提出策略,國發會再據以提出十六項個別策略及八項共同策略,目標對象包括:學生、公部門、企業、金融機構、醫療院所及社福機構、勞工、青年等。至於具體策略,以鼓勵企業提升英語力為例,將透過協助企業商品文案英語化等方式,輔導企業提升英語力,並提供政策誘因。
建置英語學習 與英譯資源平台
國發會將於三個月內建置「整合式英語學習與英譯資源平台」,網羅英語學習、英譯資源等,供各級政府與民眾運用。同時推動「政府服務雙語化」,包括各部會官網全面雙語化,一年內達七十%;與外國人相關文書、證照等雙語化,一年內達五十%;公共服務場域第一線服務櫃檯提供雙語諮詢,一年內達六十%。而且政府採購文件及相關法規也要雙語化,政府招標文件重要名詞標準化英譯,一年內就要完成;與外國人相關法規雙語化,則於一年內達七十%。此外,將鬆綁「國民教育法」等相關法規,三個月內送立法院審議。
問:雙語政策會造成「文化貶抑」及「擴大城鄉差距」等問題嗎?
答:文化貶抑問題我認為不用太擔心,像巴布亞紐幾內亞有八百多種語言,卻以英文做為官方語言,也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文化。當然,母語涉及文化保存,母語復育絕不能偏廢,雙語國家政策四大推動理念之一,就是要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的發展。但母語還是在自然環境下學習比較好,不能再走回傳統填鴨式教育,我們也鼓勵新住民小孩能自然地學會母語,成為台灣的人才。
至於城鄉差距的問題,過去普遍認為偏鄉缺少資源、發展落後,但隨著數位科技、AI發展,如今已有很大不同。例如日本四國,就是一個鄉下地方,寬頻基礎建設完備後,吸引許多新創業者進駐,現在已成為日本著名新創Start up據點。
過去台南市政府推動雙語國小,地處偏鄉的北門區小學全校英語能力都很強,因為鄉下地方,學生人數少,老師有心推動,就很有效果;未來推動雙語國家政策,中央資源進一步投入,相信偏鄉小學校的成效會比都會區大學校更顯著。因此,我認為雙語國家政策能否成功,第一取決於政府決心,第二就是民眾的態度,只要政府有決心、社會支持,一定做得成。
新經濟移民法 解決人力需求
問:行政院已拍板「新經濟移民法」草案,預計何時實施?
答:「新經濟移民法」草案已交付委員會審查,順利的話,這個會期就會進行詢答,如果不行,也希望下個會期完成。「新經濟移民法」有兩個「新」,即「新經濟」與「新移民」;新經濟指的是數位經濟時代下所需人才的配套措施;「新移民」則是過去台灣沒有中階技術人力的引進,更不要說拿到永久居留。
現在台灣失業率約三.七%上下,顯示國人已接近充分就業,我們是真的有人力需求,即使現在開始培養,也緩不濟急。日本因為高齡化問題,人力極度缺乏,政策一直在放寬,對藍領外勞幾乎不設限。
台灣目前雖有藍領外勞七十萬人,但本勞也增加上百萬人,並未犧牲本勞的就業機會。何況,「新經濟移民法」要引進的不是外勞,是技術人力與白領;而且,引進中階技術人力有兩大前提,即不能影響國人就業機會與薪資,我們會有總量管制,需求多少補多少,不是漫無限制的供給,這點請國人放心。
陳美伶小檔案
●現職: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學歷:台灣大學法學碩士、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司長、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副秘書長、文化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南市政府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