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台灣難簽FTA 95%因為北京
中經院WTO與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昨受訪時直言,「FTA簽不出來,九十五%是因為北京」。(資料照)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我國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過程時常遭到「冷處理」,中經院WTO與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昨受訪時直言,「簽不出來,九十五%是因為北京」,因中國將簽署FTA視為他國對台灣的承認,也和各國明確表態,台灣有時連「表達誠意的機會都沒有」。
CPTPP是台灣最後的機會
李淳建議,台灣應盡全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包容與全面進展協定(CPTPP),因其政治敏感度較低,「可能是台灣最後的機會」。
FTA是世貿組織架構下,各經濟體促進經貿整合的協定,藉由消除貿易壁壘,爭取更有利的國際貿易環境。李淳分析,FTA對台灣的重要性有三個層次,一 是台灣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進出口貿易一直是GDP成長的重要成分,相對於區域內其他國家,台灣透過貿易創造的經濟效益都是最高的,也因此降低貿易障礙對台灣助益很大。
其次則是台灣與南韓、日本等國家的競爭關係,李淳說,南韓與台灣有六成貨品種類相近,當台商在中國和越南等地設立工廠、最後銷往歐美,而南韓和這些國家都簽有FTA時,「硬碰硬的競爭關係」更嚴峻。第三,欠缺FTA的環境也會加速產業外移,當前台灣產業外移的速度比日韓快,連帶會影響就業與薪資成長卡關等問題。
李淳指出,簽訂FTA能夠加速國內經貿法規的改革速度,與國際接軌,例如越南靠著和美歐談FTA,將國家經貿環境提升到新境界,是近年有目共睹的事情。
但即使台灣力圖洽簽FTA,卻每每遭遇阻力,李淳坦言「簽不出來是事實」,而「九十五%的原因是北京」,因為中國將簽署FTA視為他國「承認」台灣為經濟或政治實體,在不希望台灣擴大國際關係的情形下,更將經濟手段當成政治報復的工具,例如台澳洽簽FTA時,中國就對澳洲祭出制裁,抽掉大筆能源訂單,「不難想像澳洲態度轉趨保守」。
但台灣和星、紐兩國簽署FTA的名義都是「台澎金馬關稅領域」,顯示台灣無意在此追求政治承認,但中國阻撓依舊。
李淳認為,「CPTPP可能是台灣最後的機會」,因為CPTPP國家多、降低雙邊互動的敏感性,且CPTPP明言「歡迎所有APEC經濟體參加」;台灣若能加入高標準的CPTPP,對融入區域經貿整合也會有一步到位的效果,更能進一步促進台灣法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