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國民黨的美國朋友們
偏好國民黨的「美國朋友」消失,原因與國民黨的衰敗相同:國民黨變得與現實脫節,與自由民主的理念脫節,與保衛台灣的目標脫節。(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王景弘
國民黨的黨國統治,獨霸外交事務,不容台灣人過問對美關係,但它靠蔣家及金錢拉攏的朋友已走進歷史,只有它懂外交的神話破滅,「後反共」時代支持台灣的朋友,不分黨派,主要都是基於自由民主的理念。
國民黨與自由民主的理念脫節
偏好國民黨的「美國朋友」消失,原因與國民黨的衰敗相同:國民黨變得與現實脫節,與自由民主的理念脫節,與保衛台灣的目標脫節。台灣選民失去支持國民黨的理由,美國人也失去偏好國民黨的理由。
大勢如此,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訪美只求與藍僑取暖募款,但藍僑只知要錢,並沒有捐錢的習慣;馬英九訪美「演講」,如果只知批民進黨政府的中國政策,自吹他復辟八年親中促統、反美、反日,替中國打破戰後秩序的政策,那更是不識時務。
「勢」明顯不在國民黨統派那一邊,他們靠攏中國,到美國還批判民進黨的民主改革與保台,那是逆勢而行,打錯算盤。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被推翻,能獲美國支持,立足台灣,得力於冷戰、反共之「勢」。中共介入韓戰,與美軍交鋒,對美國造成強烈震撼,保守、反共、反杜魯門的共和黨人士藉機開始清算「誰失去中國」,讓蔣介石政權苟延殘喘。
當年蔣介石為保政權打反共牌
失去中國本土的蔣介石要保政權,撐持其政權的正當性,外交上當務之急在防範中共政權取代它在聯合國的席位,和阻止美國承認北京新政權。
蔣介石的堅定反共立場,與美國保守派信念相符,他領導的國民黨敗於中共之手,讓反共的保守派人士替他抱不平,他們先後成立兩個遊說組織,替他執行這兩項政治使命:「百萬人反對共產中國進入聯合國委員會」,和「自由中國委員會」。
「百萬人委員會」由早年從事醫療援華,與蔣介石有老交情的國會眾議員周以德(Walter Judd)領銜,包括諾蘭(William Knowland)在內的共和黨議員,在一九五三年十月廿二日見艾森豪總統,提出二百一十位傑出美國人士連署的請願書,要求艾森豪政府阻止中共進入聯合國。
他們透過美國勞工聯盟協助,只花九個月時間便完成百萬人簽名,正式成立「百萬人反對共產中國進入聯合國委員會」,趁反共氣氛和圍堵政策之勢,頓時成為美國最具勢力的壓力團體之一。
但中、蘇交惡,「百萬人委員會」又失去自由派支持,反共大將尼克森宣佈訪問中國,使其聲勢一落千丈。一九七一年十月廿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的中國席位,「百萬人委員會」只好宣告解散。
第一項任務失敗,共和黨保守派把重點轉向阻止美國承認中共政權,在一九七二年尼克森訪問中國前夕,已經失去國會議員席次的周以德,拉高華德(Barry Goldwater)等保守派人物成立「自由中國委員會」,做為阻止美國承認中共政權的遊說團體。
但國際情勢丕變,美國承認中共已勢不可當,兩蔣的反共王牌使盡,「自由中國委員會」力抗到最後,也擋不住卡特政府撤銷對國民黨政府的承認,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極右派殘暴壓制民主運動
美、中建交後,蔣經國的殘局,反共已不足恃,民主與保台才是重點,但國民黨極右派為保既得利益,不惜炮製美麗島事件、殘暴壓制民主運動、打壓言論、出版自由,情治單位謀殺林義雄的母女、江南、陳文成,讓國民黨的反共朋友有口難言。
一九八○年代,甘迺迪、培爾、索拉茲、李奇成為關心台灣戒嚴、民主與人權的另類台灣朋友。台灣民主化、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獲美國兩黨一致稱許。陳水扁執政,國會「台灣連線」成立,成為不分黨派,關心和支持美台關係的台灣朋友。
親中行徑失去美國人信賴
國民黨統派看不清情勢,只知敵視台灣,在能撈就撈之後,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心態,退將去跟解放軍交心,去當共諜,去屈膝聽訓,配合中國對台灣恐嚇,製造反日、反美情緒,美其名為不介入大國爭紛,其行徑已失去美國人信賴。
兩蔣還有「反共」的朋友,連戰、馬英九、洪秀柱的國民黨,卻寧可被共黨併吞,厚顏變色,把台灣當他們向北京輸誠的棋子,這種貨色在台灣沒有市場,在美國也沒有市場:他們既無兩蔣的反共朋友,也沒有崇尚民主的朋友!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