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攜手清大辦食農教育論壇 竹東高中善用最大客家市集
教育部攜手清大舉辦第二屆大新竹食農教育論壇,示範學校竹東高中分享如何善用最大客家市集。(取自官方臉書)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委託國立清華大學辦理「打開食農教育百寶箱─第二屆大新竹食農教育論壇」,示範學校國立竹東高中分享,為了推動食農教育,善用全國最大的客家市集─竹東中央菜市場資源,邀請職人帶領教師走讀、踏查,並盤點資源與教學規劃,連結竹東在地元素融入課程,整合了學校與社區資源,完善區域的支持網絡架構,讓師生對在地客家市集很有感。
清大說明,經過一年研發,清大食農團隊與18所示範學校、上百個食農團體,合作開發20項食農教育百寶箱;厚德書院分享「把市場包進潤餅」,科園國小校長徐美玉分享「金山面米之旅」等。
第二屆論壇展示3項大新竹地區域特色(客家、海洋及原住民族)飲食文化、3個菜市場學校(同知、竹東及關東市場)、3個食農示範基地(峨嵋、東海窟、南香山),並發表「區域特色食文化」及「食農教育百寶箱」教案課程開發成果。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論壇針對區域特色飲食文化、菜市場學校、食農教育示範基地與區域支持網絡、學校午餐結合食農教育等主題,邀請第一期食農教育示範學校、民間團體、社區大學講師、食農教育工作者分享執行成果,期待透過不同領域產官學交流,激盪出更多火花,共同探討深化學校食農教育的實踐策略。
此外,大新竹6所社區大學也進行分享,例如豐湖社區大學以「知識農村」為題,說明如何將資源導入學校,從辦理教師共備會議,到結合校本課程、學校地理環境優勢,陪伴學校發展特色食農教育。
教育部攜手清大辦食農教育論壇,展示3項大新竹地區域特色(客家、海洋及原住民族)飲食文化、3個菜市場學校(同知、竹東及關東市場)、3個食農示範基地(峨嵋、東海窟、南香山)。 (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