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統治危機? 學者點出:中國股市隱患、躺平問題
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哲學博士、作家汪浩今日出席「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態勢」國際研討會。(記者林哲遠攝)
〔記者林哲遠/台北報導〕陸委會與國策院今日共同舉辦「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態勢」國際研討會,邀請各國專家學者探討「中國大陸政治社會變遷及人權問題」。學者分別點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內部治理問題持續擴大、中國戶口制度引發社會不流動危機以及中國股市狂牛現象背後的隱憂,種種問題恐造成中國內部社會不穩、統治危機。
史丹福大學國際研究所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國光指出,習近平作為中共黨魁,在任期的第一個十年迅速集權,透過的主要手段包含反腐、軍改、對公安系統反覆清洗等;不過,習近平在任期的第二個十年遇到了「中盤廝殺」,遭遇了嚴峻的挑戰。
吳國光分析,首先,習近平主張反市場、反民企以及反全球化的經濟政策,導致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引發社會普遍不滿;再者,習的反腐敗運動與提拔親信的做法,造成幹部拉幫結派、中共官員出現躺平狀態,讓官員的安全感及積極性都大幅降低,導致治理問題持續放大。
吳國光補充,第三,習打壓民間企業、壯大國家企業,壯大以軍工為帶頭的架構經濟,同時習對於全球化導致的貧富差距而提出「共同富裕」,但習近平的中式富裕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會使得貧富懸殊變成普遍貧窮。
我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則提及,中國統治者沒有人權的概念,中國統治者把人分成369等來治理,進而導致社會不流動的危機,也就是躺平問題,而社會不流動的後果就是政治不穩定。
林宗弘解釋,中國過去的政治體制,有個三圈到四圈的結構,最內圈屬於黨國幹部、第二圈為單位制度、第三圈則為城市居民也就是戶籍。而戶籍就是把人分成城市戶口、農村戶口兩種公民,基本上農民在毛澤東時期就是被剝削的,而人們要穿越這些屏障才能社會流動。
林宗弘表示,2015年改革開放前中國地方政府可以修正,搞了很多方法讓勞動力進入城市,但從2015年後就封鎖了人民進入城市的路徑。儘管中國現在宣稱已廢除戶籍制度,但其實是戶籍制度「有調整」,每個城市都有非常嚴格的落戶體制。
林宗弘說,2015年後戶口制度成為「新長城」問題,大城市有優良的醫療與教育資源,但中小城市沒有醫療、大學資源,但人們又進不了內層,加上2015年、17年清理低端人口後,整個中國就陷入一個不流動的危機。
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哲學博士、作家汪浩則指出,今天很湊巧中國對台軍事演習,從早上5點開始,整天演習下來的結果是台灣股市上漲、香港股市下跌。
汪浩點出,習近平突然在9月中旬後發動刺激股市的狂牛現象。在疫情以後,經中國股市長時間維持熊市和經濟、房地產衰退之際,今年7月中共20大三中全會公報,習近平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以中醫理論強調要慢慢調整經濟,而非用大水漫灌的方法,強力刺激經濟。習的這番話講不到2個月,卻在9月做了重大經濟調整。
他表示,習近平可能看到了外界沒有看到的經濟數據,中國經濟實際上比大家了解的「差」很多。目前中國用中央銀行的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借錢買股票;再用金融機構的股票做抵押,去中央銀行借更多的錢買股票;同時鼓勵散戶向金融機構借錢,去買股票。
汪浩分析,本質上就是提高資本市場流動性、增加槓桿,讓大家把股市炒起來,但此政策2015年就曾做過一次,當初也是全國散戶瘋狂買股票,後來卻發了股災。至於為何中國散戶在2015年吃過虧,還要去被割韭菜?最大問題還是訊息被中共壟斷。
汪浩進一步解釋,比起2015年,現在中國官方媒體不允許,出現任何唱衰中國股市、經濟的客觀評論,導致中國散戶無法得到負面或客觀的評論,導致必然有很多人會進去。從歷史上的結果,便能得知中國最後一定會發生股災,而是否會造成更大的社會不穩、統治危機,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陸委會與國策院今日共同舉辦「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態勢」國際研討會,邀請各國專家學者探討「中國大陸政治社會變遷及人權問題」。(記者林哲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