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不在籍、電子投票 學者李忠憲分析原因
對於選舉投票改革話題,學者李忠憲發文反對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新國會三黨不過半,由於這次大選後也引發投票改革話題,學者李忠憲今(27)日發文指出,藍白立法委員可能會把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當成立法院開議合作的第1案,許多綠營人士搞不清楚狀況,可能也會支持法案。但他持反對看法,並分析這個外表看起來進步,其實內藏危害台灣國家安全,甚至造成暴動革命的後果隱憂。
李忠憲點出問題,「如果通訊投票或不在籍投票的票數,決定了總統大選的勝負,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可以接受?會不會造成革命或動盪?」許多人搞錯民主最重要事情,以為是「投票」,其實是「計票」。票要怎麼算,什麼是有效票,什麼是無效票,才是真正的重點。通訊投票有時間差,不易確定投票者的身分,還有難以即時匿名溯源,而且預先投票,決策點的訊息不對等,也沒辦法反悔。
李忠憲指出,不在籍投票,表面上方便念大學不住在家裡的學生,實際上提供1個管道可以控制投票意志。最簡單作法就是,如果所有在中國台商,全部集中「不在籍在金門馬祖投票」,或是藉由不在籍投票方式,威脅利誘集中某一些可操控的族群在某個城市不在籍投票,其影響層面相當大!
李忠憲說,在民主政府,權力由秘密投票與計票結果政權轉移。接受政權轉移人與當事人必須完全肯定選舉結果的公平公正,若對獲勝者的合法性質疑,就可能破壞國家政治生態,甚至帶來暴動和革命,或是外國勢力的藉機入侵。台灣現行選舉,雖然有些逆流,但整體而言非常穩健可靠,好好的為何要改?那些以進步為名的改革,通訊投票、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等,「大家千萬不要被迷惑」。
李忠憲表示,獨裁政權或其代理人通常是以各種手段建立和維繫權力,有投票不一定有民主。權力也可以採取選舉舞弊方式繼續維持,如果這種行為沒有被發現,選舉結果將不再由人民投票決定,甚至沒有人會發現早已經失去民主,因為人民會一直投票下去。
李忠憲強調,選舉的公正性只能通過公開選舉程序,公開向民眾驗票才能成功,就是所謂的民主控制可以得到保證。台灣目前選舉方式在信任方面,任何人和政黨都可以監督計票過程;在現行投票方式,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可以證明選舉結果。為了方便和效率破壞可靠度的作法,不一定是進步。「信任是非常珍貴的,什麼都無法取代」。
學者李忠憲發文分析觀點,反對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擷自李忠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