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水下作業大隊 怒海潛將展現專業戰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負責海軍船舶海難救助等任務。(軍聞社)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新春期間,國軍官媒「軍聞社」今日釋出影片,介紹「海軍水下作業大隊」負責的海軍船舶海難救助、脫險,以及水中未爆彈與爆炸物處理作業,片中「怒海潛將」展現專業戰力,呈現精實訓練。
「軍聞社」報導,海軍水下作業大隊依令支援責任區內緊急災害防救任務,每位隊員都必須達成「水械專長班」的結訓資格,具備基礎潛水的能力後,才能成為這支專業部隊的一份子。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表示,「水械專長班」的訓練,需具備國軍三項基本體能達85分以上、1000公尺蛙式游泳27分鐘內完成、潛泳達30公尺以上及完成各階段水下技能成績,例如基礎空氣水肺潛水、水面供氣潛水、濕櫃模擬潛深190英呎等鑑測後,始具備水下作業基礎能力。
水下作業大隊水械上兵任捷在影片中談及,如果沒有特殊的救災情況的話,停靠在左營軍港的軍艦,他們底下的船底清潔檢查,海底門的清潔等等,都是他們一般的工作任務。
任婕指出,「最困難的點是我們救難潛水員,救災的環境其是最不確定的,我們就要評估當下的環境是怎麼樣,去選用適當的裝備」。
任婕說,像剛才遇到的狀況,在使用鏈鋸切割的時候,發現可能自己身體的穩定性不夠,它會有反作用力,所以就跟案上要求多拿鉛塊,去增加自己的重量,保持在水中作業時候的穩定。
水下作業大隊於1959年11月1日由原救難任務編組,擴編為海軍救難大隊,隸屬142艦隊;1963年10月合併清港隊,下轄4個作業隊,1978年5月精簡為3個作業隊及救難人員訓練班,2005年1月1日併編爆破大隊「水中械彈處理中隊」,同年7月1日更名為「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改隸屬192艦隊。
隊員進行水中排除障礙物的訓練。(軍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