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 蘇紫雲︰美反制中國方向不變 對台支持更友善
國策研究院今舉辦「美國期中選舉觀察與影響」座談會。(記者呂伊萱攝)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國策研究院今舉辦「美國期中選舉觀察與影響」座談會,學者指出,拜登政府沒有真正跛腳,共和黨有限多數,內政上或會稍微掣肘,但外交可預期將維持慣性,基本不影響美中競爭大格局,對台灣支持也是跨黨派的。但我們看見一個分裂根深蒂固的美國,相對於剛連任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中國採取強勢領導、且會自認更有自信和權力,國際效應值得關注。
美國期中選舉在美東時間8日舉行,開票仍在進行中。本次選舉參議院有35席次改選,眾議院則是435席全部改選。參議院總數100席中,依據最新開票結果民主黨目前掌握48席、共和黨49席;眾議院部分,民主黨確定當選184席,暫時落後共和黨的207席。另有36州改選州長,目前為共和黨掌24州、民主黨22州。
前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指出,這是美國近期最分裂的期中選舉之一,儘管民主黨處於守勢,而選舉結果尚未完全定案,但顯然民調預估的「紅色海嘯」並未出現,且民主黨有望保住參議院多數。背後有幾個關鍵趨勢,包括墮胎與通膨議題;共和黨限制墮胎的立場,使許多選民望而卻步,且進而激勵人們支持民主黨。
趙怡翔另外提到,佛州州長德桑蒂斯(Ronald Dion DeSantis)表現傑出,被視為總統熱門人選。德桑蒂斯以近20%的優勢擊敗對手,且使一向被視為民主長據點的邁阿密戴德縣(Miami-Dade)翻紅,尤其展現說服西班牙裔選民的能力。與此同時,川普(Donald Trump)在賓州、密西根、亞利桑納等地支持的候選人表現意外地糟糕,削弱了川普的實力,影響其在共和黨的領導地位。
趙怡翔分析,共和黨在國會將對民主黨立法形成阻礙,共和黨也面臨川普個人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美國的政治分歧逐漸根深蒂固,中間選民比例似乎越來越少,而兩黨支持者在社會問題、民主狀況和經濟方面的分歧趨勢,都將會持續到2024年的選舉。
在對外政策上,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認為,不論期中選舉結果如何,美國反制中國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政策微調上,共和黨壓力會影響拜登政府決策,預料對中國將更為強硬,美墨邊界管制也將調整。對台灣的支持是跨黨派支持,操作上會對台灣更友善,友台法案過關速度應可提高,不過換屆不延續的法案需要重新啟動。
蘇紫雲說,從期中選舉結果來看,拜登政府沒有真正跛腳,共和黨有限多數,內政上或會稍微掣肘,但外交上可預期會維持慣性。相較之下習近平則是黨政軍媒一把抓,兼職各類總指揮,有點像二戰時的希特勒,兼職非常多職位,可能導致決策錯誤。下週的G20是美國期中大選之後外交表現的重要定調,雖然G20本身是經濟議題,但俄烏戰爭、台海議題都將是會外重點。
國策院副執行長王宏仁亦認為,期中選舉基本上不影響美中政治大格局,如同台灣地方選舉聚焦民生議題,不見得代表反映總統大選的對外政策。但討論上仍不能完全脫鉤。王宏仁提醒,我們目前看到一個分裂的美國,共和民主彼此對抗,從民主政治角度來看非常正常,但中國的理解可能形成美中互動上微妙的變化。
王宏仁進一步說明,中國習慣威權治理,很多中國留學生會覺得美國「自由但很亂、民主沒那麼令人羨慕」。中國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強勢領導,面對國內政治紛擾多、分裂、弱勢的美國,他會更自認有自信和權力。中國不斷追求國際話語權,並希望吸引發展中國家靠攏,美中之間儼然是典範和價值之爭。當強勢中國碰上弱勢美國,在國際政治或是全球治理的舞台上,強勢領導通常會吸引支持力量,弱勢領導則會產生公共財瓦解的焦慮與困境,國際效應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