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家長送小孩通勤 立院法制局:國中小不宜驟然取消早自習
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國中小學生作息與家長通勤時間連動,為避免雙薪家庭家長送小孩後來不及上班,現階段中小學不宜驟然完全「取消」早自習,建議國中小如變更到校時間,宜採漸進調整。示意圖,圖為立法院院會。(資料照)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教育部8日宣布高中廢除早自習,第1節課前禁考試,未來將修正「國民教育法」,漸進式向國中小推動。對此,立法院法制局報告也指出,國中小學生作息與家長通勤時間連動,為避免雙薪家庭家長送小孩後來不及上班,現階段中小學不宜驟然完全「取消」早自習,建議國中小如變更到校時間,宜採漸進調整。
立院法制局「中小學生早自習相關問題研析」報告提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影響青少年睡眠重要的學校因素之一就是「上課時間」。比較各國學生每日上課時數,我國現制中學生如從7時30分早自習起算高達9小時,多於南韓的8小時,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日本等國的6至6.5小時,到校時間過早,對於青少年學習、情緒、發生事故和整體健康均有不利影響。
報告進一步指出,美國兒科學會曾建議,應延後國高中上課時間至早上8時30分。證據顯示,當學生有8小時以上的充足睡眠時,學生的學業成績及運動均有較好的表現,而學生的抽菸、飲酒、近視、肥胖、中輟比率則下降。依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推薦的睡眠時間:國小學童為9至11小時、14至17歲青少年為8至10小時。然而,我國國、高中生睡眠時間8小時以下者則高達89.5%。
針對國中小早自習時間調整,立院法制局提出3項建議,首先,如果要變更到校時間,宜採漸進調整。近年由於疫情因素,多數國小已取消志工家長早自習說故事等活動,目前國小第一節課自早上8時40分開始,對於7時40分前須到校的班級而言,早自習甚至比一堂40分鐘的正課時間還長,如僅進行「抄聯絡簿」及「交作業本」,似有調整空間。
然而,國中小學生作息與家長通勤時間連動,為避免雙薪家庭家長送小孩後來不及上班,現階段中小學也不宜驟然完全「取消」早自習。各校如擬縮短早自習時間,宜考量社區(如地區交通尖峰時段)及班級屬性(例如:資優班、音樂班遠程跨區就讀比例極高)及家長意見,採漸進、彈性方式調整試辦。
其次為中學生作息及校車班次調整,立院法制局表示,因應9月將實施全國「高中」取消強制早自習,落實延後上學到8點10分到校,部分有校車接送學生上課的私立完全中學,未來恐面臨國中部和高中部到校時間不同的過渡期,須提早規劃調整校車班次路線。
另,由於延後到校等於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學生必須學習安排自己作息及生活,為避免高中生因晚到校而落入更晚睡的惡性循環,有違讓學生睡飽的改革初衷,教育系統及家長仍應從旁協助關照學生作息。
最後,立院法制局建議推廣自由晨讀,增購中小學公共圖書。由於朝會次數減少及早自習全面禁考,晨間時段利用方式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校方對於較早到校的學生仍應鼓勵自主晨讀。中小學校方宜提供課外讀物作為班級圖書,鼓勵學生利用正式上課前的時間自主學習、閱讀,真正落實早「自習」及12年國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