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入侵怎麼辦?吳怡農:要將抵抗意志化為可信嚇阻
吳怡農表示,要抵抗敵軍入侵,備戰是止戰的最好方式,在戰爭到來之前,我們就應該把全民的抵抗意志轉化為可信的嚇阻。(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羅斯揮軍侵略烏克蘭,同樣與大國比鄰,不少台灣人因此開始居安思危,但實際上究竟該怎麼做?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就在社群上發文表示,止戰的最好方式是備戰,在戰爭到來之前,就應該把全民的抵抗意志轉化為可信的嚇阻。
吳怡農在臉書表示,備戰是止戰的最好方式,在戰爭到來之前,就應該把全民的抵抗意志轉化為可信的嚇阻,讓敵人選擇別的途徑,可信的嚇阻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組織與訓練一般民眾,並且在社區中做好準備,讓社會大眾了解面臨緊急狀況時要如何自救、互助,甚至捍衛家園。
除了組織與訓練民眾外,吳怡農也點出,台灣在國防投資方面還有許多未落實的工作,「全民防衛的物資要分散存放在各社區,軍隊的武力也要有能力在一波波的敵火下存活。烏克蘭國防部長懇求美國提供更多攜帶式防空飛彈與反裝甲武器,就是戰場上的驗證。我們的政府應該『重新平衡』有限的國防資源:把更高的比重,投入在存活率高、且在現代戰場上有用的輕型、機動性武器。」
吳怡農說,過去戰爭在許多人想像中,只會發生在海上與空中,由專業的軍隊操作武器,甚至只著重在資訊或「認知」上的角力,但過去幾天,烏克蘭示範了社會持續的抵抗行動,對防衛國土有多麼的重要,侵略者行動絕對比國際社會反應更快,因此受侵略國家必須持續抵抗,才可能等到盟友支援。
吳怡農表示,他期待的是,政府清楚告訴社會大眾以及國際社會,若受到攻擊,台灣的抵抗計畫是什麼?每個人的具體角色為何?我們需要一個全民的共識:如果敵軍登陸,真正的衝突才將開始,我們絕對不會坐著等待投降。
吳怡農說,他與《壯闊台灣》團隊將會加速舉辦課程、營隊,讓更多人具備基本的緊急應變能力,以及進一步技能,國家安全需要政府與社會一起努力,當每個社區都普遍具備自救與互助的意願、協助基層警消的能力、以及支援任何社會需求的後勤組織,這就是「社區防禦」的開始,也是每個人可以參與、維持和平的方式。
另外,吳怡農也指出,台灣面臨中國大量飛彈威脅,可以做更好的準備,他表示,己隔月前曾經問過大家是否知道住家附近防空避難所狀況,其實這些空間多數只是一般停車場或地下室,政府必須強化這些場所結構安全,並存放必要物資,這是確保民眾安全的必要投資。
而除了基礎設施外,我們也需要提升台灣醫療體系處理大量傷患的能量,重視創傷急救的專業,並投入更多資源給第一線警消反應人員 (first responders),與第一線警消同樣重要的,是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如何自救救人,「在緊急情況下,我們可能面臨的是大量傷患,可能看到的是導致嚴重出血的各種創傷。因此,具備正確的安全觀念、以及基礎的急救能力,是保護彼此的關鍵,也是最基本的入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