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為名開館有錯? 立陶宛國會議長挺台:不同意總統觀點
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今天表示,她不認為讓台灣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是個錯誤。(圖取自希米利特推特)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今表示,她不同意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關於「以台灣為名設處是個錯誤」的觀點,並反問為何瑙塞達在中國施加經濟和政治壓力之後,才批評此決定。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昨在廣播節目中表示,並不認為台灣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但「代表處的名稱顯然是個關鍵,對我們(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產生非常強烈的影響,現在我們必須處理後果」。
立陶宛新聞網《DELFI》今天報導,立陶宛國會領導人希米利特說,價值外交的不同在於,當你決定如此,不會輕易轉向。而且也很少見到在一決定採納數個月後才出現的批評,「在8、9月甚至沒有太多討論」,只是現在的氣氛更加緊張、出現更多懷疑意見。
希米利特強調,她和總統意見不同,也不認同瑙塞達對執政內閣所實施外交政策的批評。她強調,她不認為讓台灣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是個錯誤。
希米利特去年曾透過視訊與台灣立法院開放國會論壇連線,分享立陶宛的開放國會經驗。希米利特強調,立陶宛國會(Seimas)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會之一,立陶宛認為唯有透過公民社會參與,始能確保立法透明與增加民眾對決策過程的信賴。
長期友台的立陶宛籍歐洲議會議員瑪爾德科涅(Aušra Maldeikienė)也在推特發文直批瑙塞達,「在中共批評立陶宛是狗後,我們可悲的總統竟建議我國屈服,搞什麼(WTF)?」
去年底率團訪台的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也說,「我不同意我的總統」;馬爾德基斯強調,他認為支持台灣的民主是正確的,即使這很困難。「立陶宛總統應該和我一樣,為勇敢面對中共威脅的國家而感到自豪。與台灣站在一起!」
基於外交慣例,對於他國政府內部的政策決策過程,外交部昨表示不便發表評論。有關立陶宛政府僅因同意以台灣為名設處而遭受中國全面性打壓,影響其民間企業及整體國家發展、人民生計福祉,外交部重申,台灣堅定力挺的決心不會改變。
此外,外界關切立國會否因而要求我駐館改名,外交部表示,目前我方沒有接獲立陶宛政府要求改名的訊息,將觀察立陶宛情勢的發展,並與我駐館保持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