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參與2022環太軍演? 國防部智庫曝「3種方式」!
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2022國防授權法案》,建議邀請台灣參與今年還太軍演,引發熱議。圖為2018環太軍演畫面。(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參眾兩院日前通過《2022國防授權法案》(FY 2022 NDAA),該法案中明文建議,邀請台灣參加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引發熱議。對此,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透露,我國參與環太軍演有「3種方式」,其中,派遣「觀察員」的機率比較高,也有利國軍未來在漢光演習中擬定訓練內容。
美國參議院及眾議院去年12月15日通過《2022國防授權法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2月27日簽署生效。該法案對台灣安全狀況著墨不少,包括附帶一項美國會支持台灣防務聲明,要求華府改善台灣不對稱防禦能力、提升美台安全合作,同時也建議邀請台灣參與今年度的環太軍演。
對此,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最新一期「國防安全即時評析」 ,智庫駐研學官劉穎傑在報告中分析,我國參與環太軍演可能的3種方式,可概分為「派遣觀察員」、「參與印太司令部印太區域情勢兵棋推演」及「派遣小規模實兵隨同參演或異地同時配合演習」。
「派遣觀察員」即是派現役軍官、國防部文職人員登艦,了解演習科目流程及內容,有助國軍未來在漢光演習設計戰場想定內容;「參與印太司令部印太區域情勢兵棋推演」部份,對於台灣建構準同盟作戰的共同圖像釐清功能與角色非常重要;至於「派遣小規模實兵隨同參演或異地同時配合演習」,台灣能夠吸收先進國家的優點,進一步提升作戰準則,精進國軍有形戰力。
不過,劉穎傑表示,受到美國的「一中政策」限制,現階段「派遣觀察員」的機會,比「派遣小規模實兵參演」來得更高,前者對於台灣同盟作戰的訓練有所助益,後者雖能實質參與,但因為較敏感,容易衍生中共抗議事件。
劉穎傑強調,不論何種方式,台灣若能參與環太軍演,無非是台美安全合作里程碑,而且美方希望提高第一島鏈作戰及盟國聯合作戰的能力,我國若能如願參與相關活動,更能凸顯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