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台歐關係急速升溫 主因各國對中國反感
斯洛伐克總統查普托娃(見圖)是第一個出面批評中國的歐洲國家元首。(法新社)
〔中央社〕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指出,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高調出訪中歐、歐洲議會10月通過挺台報告案等,台歐關係急速升溫,原因是歐洲對中國警戒與不滿,以及對台看法轉變。
NHK今天以「台歐關係為何升溫?與中國的關係?」為題進行分析報導。
報導指出,中國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以各種手段施壓各國,打壓台灣的外交空間,因此台灣的外交部長過去訪問沒有邦交的國家時都極為低調,事前事後都不公開。例如今年9月媒體報導吳釗燮訪問美國,即使吳釗燮搭機自美返台的畫面被媒體拍到,台灣的外交部仍不予置評。
目前台灣僅有15個邦交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是梵蒂岡,在這樣的情形下,吳釗燮10月出訪沒有邦交的中歐國家斯洛伐克與捷克,卻在事前對外宣布;隨後台灣約60人規模的經貿投資考察團在10月下旬訪問斯洛伐克、捷克與立陶宛。
報導說,吳釗燮這次訪問如此高調,是因為在捷克政治地位僅次於總統的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去年訪問台灣,遭中國外長王毅威脅要捷克付出代價,斯洛伐克總統查普托娃(Zuzana Caputova)是第一個出面批評中國的歐洲國家元首;因此台灣相信,這兩國是不會向中國屈服的國家。
報導分析,捷克與斯洛伐克過去在歷史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歷過共產黨的威權統治。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共產主義博物館」中,揭示著1989年主導「天鵝絨革命」、推翻共產黨政權的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一段話:「人權是普世價值,我們在暴力面前不能沉默以對」。
吳釗燮10月26日在斯洛伐克演講時也提及天鵝絨革命,稱捷克與斯洛伐克的人民透過革命,展現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強調台灣與兩國有共通的價值觀,與中國不同,台灣才是應強化合作的夥伴。
此外,歐洲議會10月高票通過歐台關係報告,籲歐盟提升與台灣關係,包括將台灣的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及啟動投資協定程序等。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11月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立陶宛並非台灣邦交國,卻承認以「台灣」為名義的台灣駐外機構,是非常罕見的措施。
報導指出,歐洲國家與台灣關係升溫有三大因素,第一是對中國的警戒感升高,因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問題、香港一國兩制徒具其形、中國急速擴張軍備與「戰狼外交」等強硬態度,讓歐洲各國對中國的認識逐漸改變。
第二是對中國的不滿,中國2012年提出協助中歐與東歐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帶一路」構想,但中國承諾的鉅額投資或基礎建設等,幾乎全部都沒有實現,開始讓中歐與東歐國家對中國感到「幻滅」。
第三則是對台灣的看法也在改變,台灣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上有著優異成果,且相較於台灣公開清楚的疫情資訊,中國卻在初期隱瞞疫情,受到國際批判;加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等在世界經濟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強化歐洲重視台灣。
不過報導也指出,雖然台灣在歐洲的存在感確實提升,但中國畢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是台灣的20倍以上,經濟能力對歐洲各國都有莫大影響,各國是否不惜與中國交惡也要與台灣深化關係,還有疑問。
例如歐洲議會通過的歐台關係報告,除了要強化對台關係,仍提及一中政策,顧慮中國觀感;立陶宛某家企業高層也說,雖然將強化對台關係,但中國大使館會監視媒體報導,若與台灣的關係被報導出來,將會產生很多不便,因此該公司與其他企業說好不接受媒體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