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事業污染場址整治困境 環保署擬以土污基金做擔保提供低利貸款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成立20週年,環保署長張子敬(左5)與歷屆執行秘書及副執行秘書合影。(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與發展,國人生活環境的污染負荷與日俱增,由於早期對於環保知識的不足,陸續造成土壤及地下水問題。根據環保署統計,20年來共列管8000多處事業場所,至今仍有453處進行改善中,但其中有57處因為經費等原因改善進度偏慢,環保署擬建立「褐地再利用」方式,讓事業單位採取分區解列,並以土污基金作為擔保,提供低利貸款,藉此推動事業單位盡速改善受污染土地。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事業污染場址整治難度較高,自土污基管會成立以來共列管8000多處事業場所,至今有453處正在改善中,但其中有57處進度偏慢;盤點這些整治困難的案件,主要問題在於整治所需經費龐大,但整筆土地遭列管而無法利用,污染人無力負擔,而造成整治進度停滯。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組長陳以新說明,台灣事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土地污染範圍不是太大,過往環保署希望待全區土地整治完成後再來使用,但後來漸漸發現,有些事業因為財力問題,無力完成土地整治。因此環保署提出分區解列方式,事業提出完整的場址整治規劃後,可將場址分區整治,讓土地有再利用機會,並把資金再做為整治其他地方之用。
陳以新舉例,如事業單位可將污染場址分成3區,第一區改善完畢,經過環保局驗證同意後,就可先解除列管進行利用;但為避免事業對其他2、3區場址置之不理,因此前提是第一區解列土地的獲利要用於進行後續場址的整治。
環保署祭出「褐地活化」政策,於今年5月12日訂定「污染場址分區改善及土地利用作業原則」,明定分期、分區的改善、利用與管理作法。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組長王子欣表示,目前相關制度仍在研擬中,未來當事業單位因土地位處偏遠,或因污染用地而無法向資方(銀行)取得貸款投入整治時,環保署會以土污基金協助進行擔保,證明其已提出完整的改善計畫,日後解除污染可順利還款。
王子欣指出,由於整治貸款龐大,貸款利息也高,土污基管會將與金管會及相關銀行團體商談,由土污基金作為擔保,祭出低利的貸款模式,協助推動污染土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