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讀計畫」侵台 中國出版品3年進口達5100種

文化部統計,2018至2020年中國出版品進口達5100種,卻僅237種申請核可,申請核可僅4.6%。(資料照)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中國童書「等爸爸回家」遭爆美化中國防疫,企圖洗紅台灣學童思想,經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等人揭露後,書籍已下架,但這僅冰山一角,據文化部統計,2018至2020年中國出版品進口達5100種,卻僅237種申請核可,申請核可僅4.6%,陳亭妃要求儘速把關,切莫放任中國洗腦台灣。
「等爸爸回家」是中國「紅讀計畫」一環,未申請核准卻已在台上市半年,甚至贈書學校與各地圖書館。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中國出版品經主管機關許可,得進入台灣,否則處4萬元至20萬元罰鍰。文化部僅要求「等爸爸回家」回收下架,並未開罰。
「等爸爸回家」去年12月初遭披露後,文化部長李永得當時表示,將啟動修法,初步規畫朝規範中國共產黨或解放軍所屬出版品才需申請許可,他並希望朝類似電影加註方式,註明中國出版品識別。不過,4個多月來,修法未見具體進度。
事實上,「兩岸條例」規定長期未落實,致使中國出版品申請核可僅4.6%。文化部坦言,10年來中國出版品僅有3次檢舉案,都是因未取得許可而要求下架。文化部3月初依原有規定,發文要求獲准的中國出版品須於封面或版權頁註明文化部核准字號,竟被業者誤以為是新規。
文化部表示,業者發行中國出版品應主動事先申請,文化部循例函請出版公協會協助轉知所屬會員,依許可辦法規定辦理,針對法規不合時宜之處,文化部已展開修法作業,期透過業者自律及資訊揭露,共同建立民主防禦機制。
民進黨立委湯蕙禎強調,兩岸在拔河拉鋸,統戰思想透過教育、出版品等各種形式,對台灣民眾綿密進攻,市面上充斥未經審核的中國書籍,就是對台「溫水煮青蛙」式的統戰。她已提出「兩岸條例」修法,規範宣揚共產主義或從事統戰者、凸顯中共標誌者的出品版不予許可,不過,被退回程序委員會,她將再重新提出。
陳亭妃痛批,文化部已嚴重失職,過去以來不把中國出版品核可當一回事,讓出版業者公然挑戰政府公權力,文化部長期放水,也難怪原有的舊規定被出版業者誤以為是新規,她也強調,這不是限制出版自由,也非對內容審查,而是兩岸特殊性,依照兩岸條例就必須申請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