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滿就發起罷免? 美學者:已成政黨間報復工具
美國學者南樂認為,在罷捷後國民黨處於一個尷尬的處境,「也許他們會後悔如此操作這個議題」。(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高雄市鳳山區議員黃捷罷免投票未通過,各界也開始討論罷捷與3週前的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以及接下來的立委陳柏惟罷免案給台灣政治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專職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者南樂(Lev Nachman)認為,台灣選舉法規的罷免公投門檻過低,罷免案儼然已成為政黨之間「互相報復的工具」。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桃園市議員在1月16日被罷免成功,南樂認為,王浩宇被罷免成功鼓舞了罷捷人士,而黃捷過去非常積極地推動罷韓活動,所以罷捷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在罷捷投票前系,許多藍營人士都認為這是對台灣、民進黨、蔡英文的一次考驗但是投票結果出爐後,「國民黨處於一個挺尷尬的處境,也許他們會後悔如此操作這個議題」。
南樂指出,台灣在經歷近2年的多樁罷免案後,有必要針對選舉法規的修訂展開公開討論,探討是否要微調罷免案的門檻。不過南樂也坦言,連續幾次「罷免案鬧劇」後,雖然希望有人能夠體認到這點,但現在並沒有這個跡象,未來依然會有人利用罷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