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孟:監院以人權與世界接軌 是中國最大痛腳
監委陳師孟在最新一期的《尖尾週記》表示,歷史上至少有兩個「六四」值得紀念。一個是中國的「天安門大屠殺」事件,是中國人權史上最重要的一頁。另一個六四則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是英國女權運動史上一個悲劇。(取自《尖尾週記》)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監委陳師孟在最新一期的《尖尾週記》表示,若依照陳建仁副總統目前的規劃,讓台灣的國家人權機構設置在監察院下,則監察委員將更責任重大,未來名正言順用「維護人權」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接軌、參與其他國際人權組織或會議,肯定將是中國最大的痛腳。
陳師孟說,歷史上至少有兩個「六四」值得紀念。一個當然是中國的「天安門大屠殺」事件,另一個則發生在英國。前者對他這一代的台灣人而言,緃使沒有身歷其境,至少是生逢其時,不可能忘記這是中國人權史上最重要的一頁。至於後者,一方面發生在一百多年前,另一方面又只是英國女權運動史上的一個悲劇。
陳師孟指出,坦克人只是「六四」的一個新聞焦點,事件本身的重要性當然遠遠超過一位無畏坦克輾壓的年青人。事實上,中國的「六四」可以說是哈佛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所謂「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濫觴、甚至是觸媒。同年柏林圍牆倒塌,波蘭、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相繼變天。
至於英國的「六四」發生在1913年6月4日。艾蜜莉.戴維森(Emily W. Davison)表達爭取婦女權益,跳入賽馬場與奔馬互撞倒地。直到1928年,英國通過「選民平等法案」,此後男女參政政權平等。
陳師孟表示,這兩位人權鬥士無論關注的課題、成長的背景、最後的結局、造成的影響等各方面,都似有相當差異,但他們為了貫徹理念,一位擋戰車、一位擋奔馬,無非都是出於視死如歸的心志,讓尖尾折服。至於都發生在「六四」,或許冥冥中要讓後人更容易紀念。
陳師孟說,監察院於2000年3月1日設置「人權保障委員會」,又於2013年6月19日在「人權保障委員會」下設置了「性別平等小組」,專責有關性別平等及婦女人權監督機制業務,是一種進步的做法。去年7月23日,在新進委員的提議下,更決議所有監察委員都兼任人權委員。若台灣的國家人權機構設置在監察院下,未來名正言順用「維護人權」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接軌、參與其他國際人權組織或會議,肯定將是中國最大的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