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耙子隨時監控你! 促轉會公布「不是自己寫的日記」紀錄片
行政院促轉會今日公布「不是自己寫的日記」9分鐘政治檔案紀錄片,透過被監控者閱讀「告密者」為自己所寫的檔案,回顧台灣充斥「抓耙子」的時代。(記者陳鈺馥翻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行政院促轉會今日公布「不是自己寫的日記」9分鐘政治檔案紀錄片,呈現過去一年來,協調政治檔案加密、解密、移轉的成果,並透過被監控者閱讀「告密者」為自己所寫的檔案,回顧台灣校園充斥「抓耙子」的恐怖年代。
促轉會指出,「不是自己寫的日記」記錄1980年代在校園被監控的當事人,在今年4月底閱覽監控檔案的過程,這是政府首度對當事人揭露,極具重要歷史意義,也是還原真相重要一步。
紀錄片中3位主角,當年皆因接觸大學異議性社團,成為當局監控對象。曾因政治案件繫獄的楊碧川出獄後,在諸多大學社團擔任台灣史講師,被監控期間長達20年,因而留下大量檔案。
另一名被監控者謝穎青,他於台大法律系畢業後,監控持續到入伍後未曾間斷,服役期間的書信也被完整記錄;林國明於台大社會系就讀期間,社團活動與校園參與等活動紀錄均載於監控卷中。
林國明在影片中指出,包括聚會成員、討論內容,甚至細到工作分工都在報告中呈現,「可見社團的活動規劃都已經被事先預知、上報了」。
至於謝穎青看了檔案後,感慨他的同學、朋友必須鉅細靡遺向上報告一切,「自己的學弟妹,才剛進台大,就莫名其妙的被吸收變成調查局的通訊員」。
當年就讀台大的謝穎青更在檔案中,閱讀自己何以被監控的理由,該檔案載明「台大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學府,如果台大的自由學風繼續蔓延下去的話,會危及中華民國的生存。」
楊碧川則在檔案發現,情治單位為監控他,在他家附近買了一間房子,甚至趁他外出時潛入,將書籍拍照、記錄室內格局;他提及,「表示(情治機關)有進來,把你的生活起居整個都拍下了。」
促轉會強調,過去外界對白色恐怖的理解,多聚焦於軍事審判案件,但對監控體制的理解十分模糊,往往流於「人人心中有小警總」或「隔牆有耳」式的警戒。
促轉會指出,已逐步揭露威權政府曾透過教育行政系統、情治與國民黨合作的校園監控工作,例如1983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大專校園內的佈建的「抓耙子」人數就超過5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