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紅色滲透」 駐外記者負情蒐任務

流亡美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者何清漣5月初將來台宣傳新書「紅色滲透」,她在書中揭露,「新華社」等中國官媒派駐海外記者被北京政府賦予情報蒐集任務。(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流亡美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者何清漣5月初將來台宣傳新書「紅色滲透」,她在書中揭露,「新華社」等中國官媒派駐海外記者被北京政府賦予情報蒐集任務。而中國官媒駐台多達31人,成大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教授洪敬富表示,中國官媒向來為黨國服務,在「習五條」後,兩岸存在越來越多矛盾,文化部等相關部會應在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的平衡下,重新審視現行中媒來台駐點的相關規定。
政府2000年開放中媒來台駐點,目前有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新社等10家媒體、31人,其中的中央官媒多達16人,以新華社與央視最多。中國2005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扁政府當時因「人民日報」及「新華社」未反映台灣真實聲音,中止這兩家官媒來台駐點,但馬政府上台後隨即恢復。
今年初北京提出「習五條」,「新華社」發自台北的報導稱,「擘畫兩岸和平統一清晰圖景,台灣輿論和各界人士積極評價」;對居住證議題,駐點記者評論,「是民進黨大陸政策的照妖鏡,民進黨當局不斷憑空杜撰,嚇阻台灣同胞。」至於中國對台31條,則指「條條措施感動人心、台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
曾任「深圳法制報」編輯的何清漣在「紅色滲透」指出,新華社近年迅速擴張,派駐全球各國的記者超過6000人,規模勝過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世界老牌通訊社。儘管中國政府不承認,國際社會早就知道中國駐外記者擔任的角色與任務。
她並舉例,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中死亡的3名記者,其中2名是中共情報人員,隸屬中共安全部。而加拿大法語媒體「新聞報」2017年報導,加拿大國家安全情報局(CSIS),懷疑新華社與人民日報派駐渥太華記者從事情蒐,CSIS因此採取反間諜措施。
美國去年9月要求「新華社」等中國官媒駐美分支機構,依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註冊為外國代理人,除須披露每年預算與開支,採訪總統活動須經特勤局審查,不能任意進入國會聽證會採訪、不能隨意採訪國會議員和官員等。
「美國之音」今年2月報導,「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及「新民晚報」均已登記為外國代理人,而「新華社」尚未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