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法》需要修! 北市文化局提15項修法建議
虹廬目前為私人住宅,但被提報給文資身分,也爆出文化資產審查程序與機制的爭議。(記者楊心慧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全國文化資產會議將在9月1日登場,台北市文化局配合文化部意見調查,針對《文化資產保存法》以實際執行經驗,陳送15項建議,其中包括人力組織、經費不足、法令、修復工程、管理維護等,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舉例,台北市有400多處古蹟,居全台之冠,但人力卻和其他縣市差不多,盼文化部能訂定專責機構成立規程,突破各地方政府員額限制。
文化局提出文化資產的審查程序與機制在執行上的問題,文化局表示,在文資審議的程序中,若影響到所有權人的權益,該如何補償,由誰補償?
田瑋以建築師王大閎興建的「虹廬」為例,他表示虹廬目前為私人住宅,但被提報給文資身分,儘管所有住戶都不希望有文資身分,但仍需走完程序,住戶在列冊審議的這段時間不得進行整修,也需接受文資委員的訪視,不得拒絕,但此舉侵害到所有權人的權益,且住戶也無法有賦稅減免。
田瑋表示,台北市文化資產數量至少是其他縣市的2倍以上,但人力卻和其他縣市差不多,每人的工作量非常大,就算是科室合併或成立次級機關仍受限於各地方政府員額限制,無法真正增加員額數,才會建議在人力的部分文化部訂定專責機構成立規程。
對於北市文化局提出15項建議,田瑋說,提出建議是希望中央協助地方解決實際問題,勿使文資法偏於一隅,造成權利義務不對等,甚至導致中央及地方彼此心結加深,製造更多問題。田強調,台北市政府盼和中央一起努力,從實質面開始做,優化文資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