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59年!二二八罹難者張七郎父子的「仁壽醫院」牌匾歸還張家
張七郎家族「仁壽醫院」牌匾今天歸還原主,由當年借用的鳳林鎮劉邦生醫師的兒子劉青松(右),歸還給張七郎三媳婦張玉蟬(左),讓張玉蟬致詞時一度哽咽。(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1947年二二八事件,花蓮鳳林鎮張七郎父子3人同時遭國民黨政府槍決罹難,當年父子經營的「仁壽醫院」,在1958年由鳳林衛生所主任劉邦生接手經營至1979年過世,因當時仍處於戒嚴,劉家將牌匾妥為保存,牌匾借出歷經59寒暑,今天由劉邦生么兒劉青松將木牌歸還張家。收下的張七郎三媳婦張玉蟬心願了結,感動到落淚、直說「我對張家盡責了」!
劉邦生醫師么兒劉青松,今天代表家族將「仁壽醫院」木牌歸還張家,由張七郎三媳張玉蟬代表接受,而張家包括張七郎的四兒子張秉仁、張玉蟬女兒陳惠操及女婿顏崑陽(前淡江、東華中文系教授退休)等均出席。
張玉蟬說,很感謝劉先生家族願把牌子還給他們,這塊牌子有95年了,木牌上的字「是爸爸親手寫的」,對家人而言非常寶貴。張玉蟬說,「以後到那邊,就能跟爸爸說『我對張家已盡責了』 」;張七郎四兒子張秉仁也說,這塊牌匾終於回到張家,真的很高興、也很有意義。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的張七郎,1922年於鳳林鎮開設「仁壽醫院」,但張家父子3人在戰後的1947年二二八事件末期,因國民黨21師到花蓮「清鄉」,張七郎和長子宗仁、次子依仁、三子果仁被逮捕,僅張依仁因軍醫身分幸運獲釋,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3人在春寒的雨夜被押往公墓槍斃。
「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張七郎的墓碑刻著這副輓聯,寫盡家屬的悲憤,控訴國民黨政權的殘暴不仁。
張家父子遭難後,仁壽醫院結束營業。閒置幾年後,張七郎遺孀詹金枝姪子詹德明,曾於1955年前後在仁壽醫院懸壺濟世,之後詹到宜蘭羅東博愛醫院;1958年由鳳林衛生所主任退休的劉邦生接手經營。
劉邦生么兒劉青松說,當時很榮幸獲得太夫人首肯,父親租下醫院並繼續使用仁壽醫院招牌,他還記得,1958年自己6歲,那一年夏天強烈颱風溫妮襲台,衛生所公家宿舍搖搖欲墜,全家就在颱風夜逃進仁壽醫院房舍內。
劉青松說,3年後1961年,父親於仁壽醫院隔壁買了房子,而「仁壽醫院」招牌也獲得太夫人答應繼續使用,直到1979年父親過世;在戒嚴的年代,劉家人妥善的保管這塊招牌不使遺失。劉青松說,父親過世後,母親用報紙把牌匾包起來收藏,沒有絲毫損壞。
劉青松說,2008年母親過世,由他接手保管。他多次想歸還牌匾給張家,但因種種原因,加上有了感情而心中不捨,3個月再度遇見張玉蟬女士,他決定歸還牌匾,選在今天鳳林長老教會101年感恩禮拜,將這塊重達20公斤牌匾交還給張家。
他說,從1958年借用到2017年歸還,中間歷經長達59年,感恩張太夫人詹金枝女士,讓父親得以在刻苦的年代靠著「仁壽醫院」這塊招牌養活全家老小,「劉家永遠難忘張家的恩情」,除了感恩只有感恩。
鳳林長老教會今天舉辦101週年感恩禮拜,安排仁壽醫院牌匾歸還典禮,牌匾由劉邦生醫師的兒子劉青松歸還,包括張七郎四兒子張秉仁(左一)、張七郎三媳張玉蟬(左四)、女婿顏崑陽教授(左三)等均出席。(記者花孟璟攝)
仁壽醫院的牌匾被劉邦生醫師家族借用,歷經59年時光仍完好如初,由劉邦生的兒子劉青松歸還張家。(記者花孟璟攝)
鳳林仁壽醫院舊址現在是便利商店,原本木造的醫院,張家多年前已經出售並改建。(記者花孟璟攝)
1938年,張七郎全家在仁壽醫院門口合影紀念,右起張七郎及長子張宗仁、次子張依仁、三子張果仁、長女張秀惠、次女張性惠、四子張秉仁、五子張存仁、張七郎妻子詹金枝。(翻攝自吳三連基金會出版之「花蓮鳳林二二八」)(記者花孟璟攝)
1931年十月,張七郎家族從新竹移居花蓮十年,在仁壽醫院大門拍這張紀念照片,第一排中間蓄鬍者就是張七郎。(翻攝自吳三連基金會出版之「花蓮鳳林二二八」)(記者花孟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