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連年虧損 成立中投2億公債財源成謎
不當黨產委處理員會發言人施錦芳。(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楊淳卉/台北報導〕國民黨1971年成立中投公司的「第一桶金」是否為不當財產,成為黨產會今天認定中投股權是否應命移轉國有的關鍵。黨產會質疑,國民黨早期入不敷出,購置2億公債成立中投的錢從何來?國民黨昨則反駁,指靠黨員黨費、特別捐等,要出資2億元作「第一桶金」綽綽有餘。但翻閱國民黨歷年中常會議記錄,國民黨於1971年成立中投前,確實大多處於財務虧損狀況。
對於國民對中投第一桶金來源之說法,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昨表示「暫不回應」,感謝國民黨的熱心,黨產會將待今天臨時委員會結束,再正式對外說明。
根據政大館藏的國民黨歷年中常會議記錄,國民黨自1953年至1971年的19年間,除了1959年、1961年的收支分別剩餘254萬及23萬之外,其餘17年皆為支出大於收入的虧損狀況。19年間的財務赤字,合計高達1億3900萬餘元。
此外,國民黨稱「黨員黨費」和「黨員特別捐」足以購置2億公債,但未公布歷年歲出資訊。據會議記錄,在1953年至1971年間,國民黨的黨員黨費及特別捐收入佔歷年總收入比例極低,只有2%至5%,且特別捐只有1946年、1948年、1952年開徵。
縱使將黨費、特別捐及黨營事業盈餘收入合併計算,其金額也只有收入總額的10%至15%不等,其他收入來源,則是高達6成來自政府經費挹注。在當時幾乎年年赤字下,國民黨光靠黨費、特別捐等收入支應政黨財務,恐怕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