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南向政策 黃志芳:把分母作大
總統府新南向政策專案辦公室任任黃志芳,強調新南向政策並不是取代中國市場,而是把分母作大。(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中央政府新南向政策,「牛肉在那裡?」
總統府新南向政策專案辦公室任任黃志芳,今日強調東協經濟潛力將超過中國,但是新南向政策並不是取代中國市場,而是把分母作大,過去舊南向政策是以勞動低成本為取向,新南向則是將東協視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以人為核心的經濟戰略價值為主。
南市舉辦「新南向政策暨東南亞經貿交流座談會」,第1個縣市邀專案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與台商面對面說明政策。
多位與會台商直言,他們在東南亞打拼多年,深知當地法令與經營,卻是往往單打獨鬥,中央高喊「新南向」,可不要到時候台商真的有難處時,政府「閃跑」最快;他們也指出,展場費高昂、海外拓銷據點不足、東協國家航班不夠,尤其是強勁對手韓國,在FTA多國享有免關稅優勢,台商如何以「7、8趴對抗0趴」稅率。
黃志芳表示,新南向才端出2個多月,希望大家給時間,政府已結合所有相關部門,近期內將研擬出具體行動方案,也已成立經貿談判辦公室,以加速談判TPP腳步,下半年也將成立國家農產公司,即以國家團隊概念,政府力量為主體,帶領台灣團隊拓銷東協市場。
黃志芳說,「政治口水比不上需際數字講道理」,台灣對東協及中國出口金額成長率變化比較,過去馬政府執政強調所謂中國「讓利」時代,2008年至2015年成長9.7%,反觀東協10國,則成長30.8%;此外,國際趨勢變化,外來直接投資的轉移,2013年東協首度超過中國,而且後發優勢,東協正在啟動,且有年輕人口紅利與充沛勞動力供給,中國則已達中等收入陷阱。
黃志芳表示,中國市場難以取代,應積極經營,可是各國都有自己的新南向政策,包括中國「一帶一路」、「亞投行」早已南向,兩岸產業已由合作轉為激烈競爭,必須新策略因應,兩岸與新南向都很重要,互不排斥,可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相關議題,兩岸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可能性,共同協助東協南亞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