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系結構、起源新線索! 「超暗矮星系」外圍發現更老恆星

天文學家觀測「超暗矮星系」的「杜鵑座II」時,在星系極外圍發現了更古老的恆星。 (示意圖) (法新社)

天文學家觀測「超暗矮星系」的「杜鵑座II」時,在星系極外圍發現了更古老的恆星。 (示意圖) (法新社)

2021/02/02 23:5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天文學家觀測「超暗矮星系」(ultrafaint dwarf galaxy)「杜鵑座II」(Tucana II)時,在星系極外圍發現了更古老的恆星,而這項天文發現將提供科學家有關星系結構、星系起源的新線索。

《麻省理工學院新聞》(MIT News)報導,天文學家在一個距地球16.3萬光年遠的古老「超暗矮星系」「杜鵑座II」的邊緣發現新恆星。而這些距離星系中心3500光年遠的恆星能被「杜鵑座II」的引力捕捉,意味著「杜鵑座II」的質量比人們原先預期的更大,也意味著「杜鵑座II」外圍有著比預期中更大的暗物質暈(dark matter halo)。

「杜鵑座II」是人們已知最古老的矮星系之一。當宇宙初生之時,空間裡充斥著氫、氦等原子序較小的元素,還來不及合成原子序較大的金屬元素,因此當一顆恆星所含的金屬元素較少時,便可推測他的形成時間比較古老,而科學家便在「杜鵑座II」的中心發現了金屬元素含量極低的恆星。

然而,科學家後來發現,「杜鵑座II」外圍的恆星的金屬元素含量比中心的恆星還少3倍,這意味著外圍的恆星比內圈的恆星更加古老,這是科學家首度在「超暗矮星系」發現這種案例。科學家推測,這種星系結構之所以能形成,可能是「杜鵑座II」是由一個年齡稍長,另一稍幼的星系合併的結果,而稍幼的星系吞噬較老的星系之後,便把老星系的恆星旋到外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蒐奇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