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筆記》變相調漲公車票價目的為何?
2016/05/24 06:00
柯市長一上任,以「使用者付費」為由,指用公帑補貼搭公車者不公平,因此調漲公車票價一元,調漲補貼公車業者運價一.七元,結果被發現計算公式採用的油價均價太高,形成油價下跌、票價上漲,更被質疑公車業者計算的人事成本、收入金額有問題,導致政令一出即破局。
現在,市府同樣再以「使用者付費」為由,指短程補貼長程者不公平,未來要以里程數計算票價,花了一筆研究經費,擬出了兩套方案,搭越遠、付越多,說穿了,最終還是要調漲公車票價。
這套看似合理的票價調漲策略,凸顯的卻是政府施政邏輯的錯亂。柯市長一再強調,交通政策目標是「共享、綠能、E化」,因此,提升大眾運輸系統使用,降低汽、機車數是最主要目標。試問,複雜的計算票價方式,會吸引民眾搭公車嗎?搭越遠、付越多,會讓計較日常交通費用的捷運族、機車族改搭公車嗎?
或許市府會言只是研究政策無妨,但交通局就沒其他更要緊的事可做了嗎?加速、廣設YouBike站,簡化、E化公車站牌便利性,強化尖峰時段號誌燈變換機動性,提供交通壅塞替代道路即時資訊,加強捷運未達路線公車接駁效率等。
日前已有市民提出,取消與捷運重複的公車路線,交通局為何不先做這件事呢?交通局想方設法變相調漲公車票價,到底目的為何呢?(資深記者陳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