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蘭橋下新石珠周邊 居民盼整頓
埔里鎮愛蘭橋下重建的新石珠,常隱沒於雜草間。(記者佟振國攝)
〔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埔里鎮愛蘭橋下南港溪床原有的「石珠」,神似碼頭用以繫綁船繩的石碇,相傳有穩定地方之效,但九二一災後橋樑搶修時遭施工單位挖除,重建後,河床雜草叢生,新石珠也隱沒其中,社區居民盼相關單位整頓周邊環境,增設解說牌,讓年輕一輩了解在地歷史文化。
重建已13年 籲設解說牌
埔里盆地西側的愛蘭台地,從遠處眺望,就像一艘航行船隻,老一輩的埔里人習慣將台地東邊稱為「船首」,即愛蘭橋、醒靈寺一帶,西邊則稱為「船尾」,也就是在鐵山里一帶。文史工作者潘樵指出,早年愛蘭台地溪床上有枚巨石,作用就像碼頭邊繫綁船繩的石碇,有穩定船隻功能,也有安定地理風水之說,因此稱為「石珠」。
可惜原有的「石珠」於九二一災後橋樑緊急搶修時,施工單位不明瞭其所代表的文化意涵而輕易挖除,經地方爭取,於民國九十二年重建,新石珠高三公尺、寬五公尺、地下一公尺,內部埋設十根鋼骨,抵擋水流沖蝕。
愛蘭社區居民指出,新石珠已重建完成十三年,建議能在周邊設置導覽解說牌,讓年輕一輩與外地遊客也能了解「石珠」所代表的歷史與文化意義,至於愛蘭橋下游的南港溪堤防也陸續施工,呼籲水利單位也能重視水岸生態、景觀,避免「石珠」之憾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