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台北議員居民多次要求文湖線高運量 馬任內打槍

台北捷運文湖線列車前日起縮短上下班尖峰時段的班距,並加開列車,觀察是否可紓解往返內湖的通勤族人潮。(記者郭逸攝)

台北捷運文湖線列車前日起縮短上下班尖峰時段的班距,並加開列車,觀察是否可紓解往返內湖的通勤族人潮。(記者郭逸攝)

2016/03/16 06:00

〔記者何世昌/台北報導〕屬「中運量」的文湖線每列車僅可載運四百餘人,但內湖區通勤族約廿二萬人次,尖峰時刻常「塞爆」。對此,市議員李建昌指出,早在馬市府時,議員及居民多次要求改為「高運量」系統,但遭馬市府以成本及徵收等理由「打槍」,當時府會爭執不下,此案被擱置兩年,最後交付表決才強渡關山。

李建昌表示,內科前身為「內湖輕工業區」,前市長陳水扁利用都市計畫變更改為「內湖科技園區」,之後,逐年鬆綁法令開放餐廳、銀行、媒體等行業進駐,終在馬英九擔任市長,「內科」才成就今日的面貌。

4千家企業進駐 中運量完全破攻

據產發局統計,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現多達四千多家企業進駐,上班日有十四萬員工進出。不過,捷運文湖線卻採用「中運量」的馬特拉系統,每列車可載運四二四人至四五六人,與高運量的淡水線、板南線、中和新蘆線、松山線每列車可承載一九三六人相比,可載運的人數較少,尖峰時段班距時間也是五條路線中最短。

當時捷運局考量預算 不願升級載量

李建昌指出,馬政府時代,內科發展日益蓬勃,且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九月,馬特拉系統分別發生兩起火燒車意外;議員及內湖居民,考量通勤及安全需求,數度要求改建高運量系統。但當時捷運局回應,若改為高運量系統,預算將暴增三百億元,且使用範圍擴大,須徵收土地,因此作罷。府會爭執不下,「文湖線」遭暫擱兩年,最後交付表決才強渡關山。

捷運局回應 當年未考量內科人潮

捷運局副局長張澤雄則回應,當時捷運局僅利用都市計畫推算內湖居住人口,未考量到內科人潮;但文湖線僅尖峰時刻爆滿,離峰時間空蕩蕩,「中運量」的決策是對或錯,無法簡化討論。短程要調整班距來消化人潮,遠程目標則要新建通往內科的「輕軌系統」。

對此,內湖梁小姐很無奈,「中運量」無法消化人潮,但也不可能「砍掉重練」,只能硬擠入車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