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筆記》獨斷決策會害慘市民
2016/03/16 06:00
內湖捷運在前市長馬英九任內決定高架中運量,內湖輕工業區在陳水扁任內變更為內湖科技園區,馬任內放寬產業別進駐,成就了內科發展,但馬市長在放寬法規引進企業與商業之時,卻未將該區可能因此產生的大量就業人口納入城市發展考量,內湖捷運仍以內湖居住人口計算,以中運量、高架興建,原因竟是省時、省錢,十六年後的今天,終嘗苦果,內湖交通幾乎已成死棋。
內湖交通問題,凸顯的不僅只是現在的塞車痛苦,而是作為國家與城市的治理者,在決定任何政策之時,是否有完整的政策思維邏輯與發展遠見,以及考量對人民的深遠影響。十多年前,當內湖居民高喊高運量、地下化時,誰能想見,一個決策,帶來今日多大的影響。
柯市長上任後,以透明開放自居,公民參與、青年事務委員會等委員都號稱公開海選徵求,但如都委會、都審會、文資會、環評會等真正握有土地變更、開發與否權力的委員會,柯市府卻都未開放公開遴選,連新訂的文資委員設立章程,宣稱要公開遴選,都變成了「府內公開遴選」,說穿了就是「市府指派」。
現在更大走回頭路,不僅都委會新聘委員多是挺市府派,現在甚至要把至少有準獨立機關性質的都委會,納入發展局轄下。事實上柯上任後 ,都委會召開時如過去多元意見的場面越來越少,柯市府政策幾乎無異議通過,難道這就是柯文哲所言的「一條鞭」,卻變成今日的「一言堂」。
一任市長四年、連任八年,但國家與城市發展卻是十年、百年,為了一時推動政策方便,就把關乎人民利益極大的各委員會,變成完全可控制在市府轄下的機關,大開民主倒車,非人民之福啊!(資深記者陳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