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全國最後一家》鑄字行的故事 青少年圖書館展出

小朋友從未見過鉛字,充滿好奇。(記者翁聿煌攝)

小朋友從未見過鉛字,充滿好奇。(記者翁聿煌攝)

2016/02/19 06:00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網路世代普遍使用電腦文字,新北市文化局與全國最後一家繁體鑄字行、台北「日星鑄字行」,合辦「鉛字與線材—青少年手感印刷美學展」,還在館外空間打造時下青少年用語「已讀」的3D地景藝術,希望青少年除了LINE要「已讀」,許多圖書也要多多「已讀」。

新世代年輕人可能不曉得,在電腦印刷技術出現前,書籍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特別與台灣知名的、文青與國外觀光客喜歡造訪的「日星鑄字行」負責人張介冠,帶領青少年朋友認識有別於現代電腦打字的傳統印刷技術及漢字文化美學。

市圖館長唐連成表示,活版印刷術被人類使用了一千多年,如今雖已被數位化取代,但傳統印刷術的文字之美,卻是電腦無法取代的。

張介冠做為最後的鉛字印刷行負責人,對鉛字排版充滿感情,隨著他的介紹,老少觀眾走過半世紀的鑄字工藝故事。

市圖也特別於館外牆階梯,透過「已讀」的3D立體創作,以幽默的方式,希望青少年除了手機「已讀」之外,對於圖書館內繽紛的各種書籍,也要有「已讀」的熱忱。

「鉛字與線材—青少年手感印刷美學展」將搭配系列的體驗活動,於青少年圖書館展至四月卅日。

「日星鑄字行」負責人張介冠(右一)說明鉛字印刷的歷程和特色。(記者翁聿煌攝)

「日星鑄字行」負責人張介冠(右一)說明鉛字印刷的歷程和特色。(記者翁聿煌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