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龜收容315隻 僅1公龜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前主任蔡萬生提出警訊,收容海龜雌雄比過度懸殊。(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民國八十六年澎湖首創傷病龜收容中心,歷年來已收容三一五隻海龜,發現雌雄比過於懸殊,僅有一隻公玳瑁,因此前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提出警語,應朝向海洋塑化劑汙染調查;生物調查組長許鐘鋼認為,此與收容多為中小型海龜有關。
澎湖海域位在海龜洄游路線上,全世界七種海龜,澎湖就有五種,根據澎湖傷病龜收容中心統計,歷年來已收容二六三隻綠蠵龜、四十二隻玳瑁、三隻欖蠵龜、五隻赤蠵龜及二隻革龜,總計三一五隻海龜,但卻僅有一隻公玳瑁,讓前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蔡萬生相當憂心,認為海洋可能出現問題,恐將重蹈象牙鳳螺覆轍。
蔡萬生表示,象牙鳳螺出現雌雄同體的怪象,主要是受到環境賀爾蒙三丁基錫影響,其主要來源為造船或箱網養殖業者防範附著物使用油漆,目前已禁用:而海龜收容中心雌雄比懸殊,擔憂是否有海洋塑化劑汙染,而驗證今年母龜登岸數量少、空包卵窩多,光是嵵裡二窩、北寮玳瑁五窩,全部都是空包彈,兩者關聯相互呼應。
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生物調查組長許鐘鋼表示,一般成年公龜不會上岸,同時成龜也較為健康,傷病龜收容中心多為中小型海龜,背甲曲線長度超過一百公分的僅有七隻,由於中小型海龜尾巴還沒長出來,無法分辨雌雄,所以雌雄比並不客觀,但澎湖海龜研究主要著重在陸地,海洋資料較少,也無法進行準確比較。
今年澎湖海龜卵窩,出現高達7窩空包彈情形。(記者劉禹慶攝)
未受精卵俗稱空包彈,撕開後就剩下蛋黃,未見成形小龜。(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