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對市場影響力有限〉房市入冬 公宅、公辦都更難救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依靠「公辦都更」及「公宅」來影響市場效果微乎其微。(資料照)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台北市近年房市轉冷,北市建管處核發建照量溜滑梯,今年比前年少了約八十張,都市更新審核量也連年走低。而柯市府上任後強調不打房,除了降低調降囤房稅,還祭出「公辦都更」及「公共住宅」兩政策來穩定房價及帶領營造業成為真正的火車頭。但學者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公宅規模太小及公辦都更細節不明確,對市場影響力有限。
根據都更處年度統計,今年至十月的都更核定案為廿四件,較去年的廿六件,及前年的四十件都少。建管處統計,近年核發出的建照數量連年下滑,從前年的三百一十一張,掉到今年兩百廿八張。都發局補充,因許多核定案未必會真的動工,實際建案量更少。
而柯市府上任後多次表明「不打房」,副市長林欽榮也於上個月的「國際公辦都更案例經典論壇」宣布明年是「公辦都更元年」,並提到國內營建業不能倒,會透過公辦都更帶領成為真正的火車頭。另一方面為了抑制房價高漲,柯文哲訂出「四年兩萬戶、八年五萬戶」公宅目標,希望能滿足北市市民「住」的需求。
但綽號「空頭總司令」的前台北市副市長、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依靠「公辦都更」及「公宅」來影響市場效果微乎其微。就算是五萬戶公宅,對台北市房市量仍不具規模,而興建時間拉長效果更差。此外,公辦都更根本沒有實際運作,連權利變換都未出爐,對市場太遙遠跟模糊。他建議,與其單靠公辦都更帶領營造業,不如設法改善民辦都更程序,讓流程更順暢。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劃室專案經理曾敬德也表示,五萬戶公宅要影響大台北整體市場是不夠的,應以不干預市場的方式讓房價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