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筆記》見笑轉生氣
2015/11/01 06:00
毛治國飆甚麼怒,該汗顏吧?
四十多億元的消費補助主要是針對經濟成長率的GDP數字的拉升,希望能從負數轉為正數。這樣的政策,原以為該是掌聲響起才對,怎奈竟是引來強力批判。
毛揆的火冒三丈或許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見笑轉生氣。但,細細觀察眼下的國內外主客觀經濟情勢和趨勢,他,憑何飆怒?
該飆該怒的不是人民嗎?怎麼會是一個施政成績不及格要被死當的閣揆生氣呢?
是覺得熱臉貼到冷屁股了?是認為該感謝毛恩浩蕩的人竟然恩將仇報?
毛揆應該檢討何以多有不領情的議論,而不是聞過則怒。七年前的馬政府發放消費券是振起台灣的景氣,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有照這樣的目的發展?沒有,事實經過這多年來的驗證,GDP進入負數,這套模式要一用再用,要一路走到黑,外界因之建言,他何敢生氣?
馬政府至今仍完全不知滿意度的民調低迷原委,執政優越感、大官自傲自信,是失敗所在!(資深記者黃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