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84歲素人作家彭天榮 寫南華村史

彭天榮(右三)阿公寫南華村史,昨天舉辦新書發表,東華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潘繼道(左三)、花蓮縣府客家事務處副處長劉美珍(左二)協助訂正,讓全書更完備。(記者花孟璟攝)

彭天榮(右三)阿公寫南華村史,昨天舉辦新書發表,東華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潘繼道(左三)、花蓮縣府客家事務處副處長劉美珍(左二)協助訂正,讓全書更完備。(記者花孟璟攝)

2015/06/25 08:0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八十四歲客家阿公彭天榮在吉安鄉南華村住一輩子,三年前為過世的長兄寫人生事略,村民讀後很有興趣,鼓勵他「多寫一點」,這一寫就寫成一大冊的南華村史,昨辦新書發表會;他說,寫村史「就像跟時間賽跑」!最遺憾就是「書未成、老人家已去世」。

指導彭天榮寫作的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潘繼道認為,「歷史,不只是寫大歷史、大人物」,從耆老記憶中挖掘區域發展的小歷史及人物,更貼進庶民記憶,也讓台灣歷史更加完整。

彭天榮寫南華村史《故鄉人.故鄉事:話語南華村蛻變歷史風貌」一書,本月由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展協會編印出版,昨在花蓮縣政府舉辦新書發表會。

寫大時代小故事 生動有趣

書中從南華村地理環境介紹起,敘述日本時代村民生活、二戰期間及日本投降後回顧,干城、初音、南華三地名的起源、演變,以及宗教信仰、老照片回顧等,而書中最有趣的其實是一些小細節的人、事、物素描及歷史掌故!

比如在村內的「福州公墓」、日本墳墓一帶的山區,早年被老一輩稱「孝男山」,因地形之故,送葬隊伍至此很容易碰上大雨,「就像孝男哭泣」一樣。

南華村一帶的平野舊稱「吉野庄牧場」,日本人在此設置「總督府花蓮港廳種畜場」,飼養種馬及牛隻,甚至還有可供賽馬的「競馬場」。書中描述,當時的場長是日本人「橫田賢介」,個性頑固不通人情,農民養的牛不小心進入場區吃草,被他發現都會被以牛車上的木棒毆打,大人小孩都不放過;日本戰敗後場長也慘遭台人用藤條抽打報復,曾被凌辱過的孩童還「搬凳子」墊腳給他甩巴掌。

彭天榮一九三一年(昭和六年)在宜蘭蘇澳出生,四歲時隨著父母家人搭小扁舟到「花蓮港」,落腳花蓮吉安,讀完日本六年的小學後就沒有再讀書,「光復」後歷任台糖吉安田浦原料區監督、吉安農會秘書等,八十六年退休,對歷史素有興趣!

彭天榮說,自己書讀不多,一開始寫也不知要分章節,他到處訪談村內耆宿做口述歷史、資料考證,還要跟時間賽跑,心中最大遺憾是書籍出版時,已「趕不上」讓當初說故事的老人們都能看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