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鴴夢田 金門農友讓地三年復育近百隻
金門黃姓農友「讓地」復育燕鴴幼雛。(記者吳正庭攝)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農友護雛、友善環境再傳佳話,一名黃姓農友協助燕鴴在農田復育,不僅「讓」出耕作空間,還延後高粱播種,三年來,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動物的燕鴴,復育近百隻幼雛。
「人間有情、大地有愛」,農友年過半百,呵護育雛的用心,看在金門關心生態的鳥友眼裡,對農友的愛心大讚「好窩心」。
二○一二年,農友張童聰的農田被發現十多巢燕鴴繁殖,經鳥友留下電話,張決定保留部份田地,供燕鴴繁殖長大。
延後高粱播種
三年前,幾乎與張童聰同一時間,黃姓農友收割小麥準備翻耕土地、輪作高粱,發現田裡有雛鳥活動;他擔心驚擾雛鳥,不僅讓出空間,還將高粱播種時間延後,等燕鴴長大、飛離再耕作;有時充當守護天使,驅趕靠近的貓、狗。
鳥友關心友護雛的行為影響收成,黃姓農友表示,燕鴴停留得越久,高粱就越晚下種,如果颱風提前來,農作時間壓縮,損失更大。
黃姓農友說:「種田跟動物一樣都是看天吃飯,如果只是調整一下農作期程,讓大家都有口飯吃,其實沒什麼好計較的。」他說,燕鴴以飛蟲為食,可順便清除田中害蟲,也是一種自然耕作的方法。
他說,這群燕鴴像是好朋友,每年都約好在五、六月間飛到金門;觀察燕鴴一段時間以來,發現燕鴴既可愛又聰明,當人類或動物靠近,牠們不但會裝死,有時還會打開翅膀蹲坐地上,假裝有傷在身,試圖引開對雛鳥有威脅的動物,達到欺敵目的,讓雛鳥有更多逃離現場的機會。
農友說,每每看到捨身護雛的行為都很感動,讓人發願要保護牠們。
鳥友「老董」表示,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農友護育雛鳥的地方就像一畝保育生態、友善環境的「燕鴴夢田」;農友堅持「三不」,不曝光、不拍照、不公開地點,都是為了不讓復育受到干擾,展現傳統農人對大自然的尊敬,簡單質樸的想法令人動容。
燕鴴在路上擬傷的狀態。(金門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