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PM2.5 校園預警通報系統啟動
當達到PM2.5第7級時(共10級),環保局會通報教育局,請各學校暫停戶外活動,以保護學生健康。(記者林郁姍攝)
十一個監測站 分區、即時為主要處理原則
〔記者林郁姍、賴筱桐/新北報導〕環保署上月中在中部測出細懸浮微粒(PM2.5)「紫爆」最危害等級,引起民眾對空氣品質的關注。新北市環保局與教育局推動「空氣品質校園預警通報系統」,以分區、即時為主要處理原則,由環保局監測十一個監測站的空氣品質變化,當數據惡化時,由教育局通知該測站範圍內的各級學校及幼兒園。
環保局空氣品質維護科科長孫忠偉表示,學童因發育尚未完全,空氣品質不良會感到身體不適,尤其當PM2.5大於每立方公尺五十四微克時,屬高污染等級,容易引起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症狀。
達第七級 暫停戶外課程、戴口罩、關門窗
環保局以分區、即時為處理原則,將新北市分為十一個區域,由環保局監測每區域內空氣品質監測站的數據,當達到PM2.5第七級時(共十級)會通報教育局,再由教育局緊急傳真、電話通知板橋、樹林、永和、汐止、大豐、瑞芳、淡水、二重、新莊小學等九大中心學校,再逕行通報責任區內的學校及幼兒園,請學校暫停戶外課程,或戴口罩、關閉門窗等。當PM2.5降到六級以下,就可恢復正常活動。
長期暴露高污染 呼吸道、心臟都受影響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馮博皓指出,依據國內外公共衛生研究資料顯示,細懸浮微粒會對呼吸道、心臟產生影響,長期暴露恐誘發過敏性、慢性發炎或感染性疾病,提升氣喘、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病變等發生率。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張厚台表示,細懸浮微粒的粒子非常小,可直接經由鼻腔吸入咽喉到達氣管,沉積在氣管中,或穿透肺泡進入血管,隨血液循環全身,輕者刺激呼吸道,引起過敏性鼻炎、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嚴重者氣喘加劇,造成呼吸道痙攣、缺氧等情形,有致死危險。
至於吸入多少濃度會引發症狀,馮博皓說目前臨床醫學無法準確量化或驗證,除非配戴醫療用N95口罩,一般市售口罩無法阻絕細懸浮微粒,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在高濃度的地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