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翅鸕鶿站同枝 鳥友驚:小黑二代
15年前,東石鰲鼓濕地發現一隻因斷左翅無法北返的鸕鶿「小黑」。圖為牠停在枯枝上的照片。(圖由陳建樺提供)
15年前斷左翅 小黑一代無蹤影
〔記者吳世聰/東石報導〕十五年前,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在東石鰲鼓濕地,發現一隻因斷左翅無法北返的鸕鶿「小黑」,只能滯留濕地等候同伴度冬,雖然牠在五年前消失,但因此吸引賞鳥人士連續十年來關心當地鳥類生態。前天,陳建樺在「小黑」經常棲息的枯木上,拍到一隻斷右翅的鸕鶿,如此巧合,令他驚訝「小黑二代」再現,但也難過棲地遭破壞,鸕鶿都飛走了,目前鳥況寥寥無幾,濕地快要「唱空城」。
陳建樺說,鸕鶿是從中國及北方國家飛來台灣過冬的候鳥,從九月中旬陸續抵達,隔年二、三月飛返。去年十一月間,近萬隻鸕鶿飛抵鰲鼓濕地過冬棲息及覓食,因濕地環境遭破壞,水質污染、流浪狗騷擾追捕及夜間有人盗捕魚,鸕鶿長期受到干擾,紛紛遷徙到雲林縣口湖的椬梧滯洪池,目前留下的鸕鶿僅約三百隻,剩下不到三十分之一。
鳥友祈求斷右翅鸕鶿 能存活
前天早上,陳建樺前往鰲鼓濕地第八賞鳥亭觀察鳥況,攝影鏡頭捕捉到一隻右翅折斷的鸕鶿,停在枯木上,他腦海裡馬上浮現鸕鶿「小黑」的故事,仔細一看,更令人驚訝,這隻斷右翅的鸕鶿所站立的「Y」字型枯木,也就是「小黑」常站立的地點,讓他快門越按越傷心,納悶「怎麼會這麼巧合,莫非是小黑二代?」他心情低落在臉書PO文「怎會舊戲重演,出現在我的面前」,引發網友熱烈回響。
鳥友們回憶,十五年前的小黑,因左翅折斷,無法飛行,被迫留在鰲鼓濕地覓食,是鳥友們口中流傳的「風雲『鳥』物」,直到九十九年七月,小黑身影消失了,鳥友們認為牠已經死亡,卻是賞鳥人心中永遠的鰲鼓傳奇。
陳建樺說,斷翅的鸕鶿雖無法飛行,但還是能夠潛水覓食,如果環境持續惡化,連正常的鸕鶿都飛走了,斷翅的鸕鶿要存活,有相當困難度,不過他還是祈求這隻斷翅鸕鶿也有小黑般的生存毅力,繼續在濕地存活;至於造成斷翅原因,以被魚網扯斷的可能性最大。
前天,鳥友在「小黑」常棲息的枯木上,又拍到一隻斷了右翅的鸕鶿(圖左),納悶莫非是「小黑二代」?(圖由陳建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