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開發規模大減
地主不排除請求國賠
〔記者黃其豪/淡水報導〕淡海新市鎮特定區開發案推動10幾年,行政院經建會日前開會決定,第一期1區、2區持續進行,計畫案其餘區域1300公頃土地劃出開發範圍,營建署劃下停損點,但禁建14年如今居民期待落空,權益受損,地主不排除以營建署為對象,請求國家賠償。
營建署民國81年公告淡海新市鎮區域範圍,分3期陸續開發,營建署今年5月中旬第五次通盤檢討,仍朝分期開發討論,事隔不到一個月政策大轉彎,經建會於21日開會決議,將計畫面積1756公頃縮小為446公頃。
4區劃出新市鎮範圍
與會者做出結論,後期發展區劃出新市鎮範圍,換言之,除了已整地、公共設施開發完成的一期1區、2區繼續進行,公告範圍內但尚未徵收土地的一期3區、二期1區、2區、三期將劃出。
至於劃出部分究竟採取回歸區域計畫原編定使用別,或改依都市計畫程序辦理,仍待進一步研究。
營建署官員指出,調整後的範圍剩下第一期發展區第1、2開發區,商業區面積近125公頃,淡海新市鎮剛開始的計畫人口推估30萬人,經開發面積縮小為原計畫的4分之1後,計畫人口也向下修正,推估13萬人,與淡水鎮目前的12萬8000人差不多。
造鎮計畫落空 後續問題棘手
〔記者黃其豪/淡水報導〕淡海新市鎮大幅縮小開發面積,如同宣告造鎮計畫失敗,淡水鎮長蔡葉偉認為,鎮民忍受禁建之苦,等待地利提升,如今美夢幻滅令人遺憾,後續問題變得極為複雜。
蔡葉偉說,第1期1區、2區雖持續進行,但建築物、都計管制,加上低密度開發,層層限制雖可營造高品質環境,建物面積卻很小,高成本低獲利,使投資者卻步,土地標售狀況不佳。
開發區推估人口與目前全鎮人口相當,因而不僅輕軌捷運線有興建的急迫性,淡水聯外道路增闢也有必要,開發區與緊臨的非開發區,管線、供水系統如何串連起來均須解決。
被劃出的區域問題更大,若回歸區域計畫原編定使用別,原本地目為農、林,劃入新市鎮開發範圍,可能變更為住宅或商業區,投資者搶購或地主惜售,都是寄望開發後的地價飆漲,如今被排除在開發範圍外,空等10多年,回歸原來地目,落差何其大,況且地上建物交易的禁令,直到去年才鬆綁,這段期間造成民眾不便與損失又該向誰討。
假設狀況好一點,改依都市計畫程序辦理,按照地方制度法規定,提出計畫的機關是鎮公所,如果縣府願意辦理也可以,只是1300公頃並非小面積,都計過程在各方角力下,很難有完善規劃,礙於人力、專業,地方政府實在無能為力提都計案。
評估捷運延伸可行性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高鐵局長吳福祥表示,高鐵局正開始進行淡水捷運延伸至淡海新市鎮可行性評估,評估作業才剛展開,還在準備招商階段,細節部分根本還未成形,未來淡海新市鎮的開發規模或新的開發政策,都會列入可行性評估中,現在談細節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