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諸羅紀》行善法門

2012/07/17 06:00

行善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簡單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如此一來行善變得很容易,可以看到社會上處處充滿關懷的善行。

陪醫師丈夫回台的蔡陳蕙湘,在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擔任志工,注入愛心來關懷臨終病人,發願要讓病人在最後這條路上走得順遂;大林鎮一家牛肉麵業者,透過鎮公所發放餐券,提供鎮內低收入國中小學生暑期免費麵食,他只要多煮幾碗麵,就可讓午餐供應中斷的低收入戶學生,不愁暑期餓到肚子。

嘉縣善心慈濟會募集各界捐款,捐贈九十份白米等民生物質給大林鎮公所轉發給鎮內低收入戶;名牌運動鞋專業代工敞得公司董事長林戊坤,發現八八風災時救難人員缺乏專業登山鞋,就捐出自己生產的登山鞋給搜救人員;嘉義市一家通訊行,發起捐一張發票折抵手機配件的活動,來收集發票挹注弱勢團體資源。

從這些善行,讓人發現不少人正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行善,由於是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所以行善變得很簡單,不用等待機會、不一定要累積財富,也無一定的形式,可以是提供金錢、時間,也可以是順手捐出自己的產品,或者在經營方式加入行善創意,而不管用什麼方式,基本上都有一顆慈善的心,想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且付諸行動,這樣的人愈多,社會就愈溫暖。(趙慧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