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打響西螺七崁 頭崁高鳴過世武術界惋惜

當年華視拍攝「西螺七劍」,高鳴(坐者左)演出「頭崁」廖錦堂、弟弟劉林(坐者中)演出阿善師。
(取材自華視)

當年華視拍攝「西螺七劍」,高鳴(坐者左)演出「頭崁」廖錦堂、弟弟劉林(坐者中)演出阿善師。 (取材自華視)

2017/02/07 06:00

45年前電視劇轟動 帶動習武風潮

〔記者陳燦坤/西螺報導〕曾演出轟動一時電視劇「西螺七劍」中「頭崁」廖錦堂的演員高鳴傳過世消息,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明哲感到惋惜,他肯定因連續劇的媒體宣傳效果,將學習西螺七崁武術風氣帶往另一個高峰。

「西螺七劍」電視劇播出距今已有四十五年(民國六十一年),當時年紀尚小的李明哲從長輩口中得知這部電視劇受歡迎程度,每天到了開播時刻,電視機前必定坐滿觀眾,時至今日讓不少民眾印象深刻,西螺七崁武術的知名度也因而大幅提升,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武術。

過去資訊封閉,報紙與電視幾乎是所有民眾接收訊息的主要管道,透過電視媒體宣傳,很快地西螺七崁便成了當紅話題,也因此揭起一陣習武風潮,西螺七崁所在地的西螺、崙背及二崙等鄉鎮師父或是再傳弟子,從前曾獲邀到台灣各地教導武術,至今彰化及台中沿海還可見傳承西螺七崁的武館,電視劇的幫忙功不可沒。

追溯清朝 台灣保存最完整拳術之一

李明哲表示,「西螺七劍」電視劇是真人真事改編,以阿善師的振興社為藍本,描述他傳授的七位弟子保家衛鄉故事,但實際上故事的發源地存在詔安客家人七個部落,武術也分成好幾個流派,諸如以太祖拳及鶴拳著名的勤習堂,阿善師的振興社則以金鷹拳聞名,還有以開口獅見長的武野館,這些武館對地方陣頭文化的影響,至今仍相當深遠。

根據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田野調查,西螺七崁武術可追溯到清朝年間,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拳術之一,李明哲記得十餘年前中國方面曾派員到當地學習,基金會也積極在西螺三鄉鎮配合國小復育武術,近年更推廣到莿桐鄉,但受到大環境改變,武術發展確實沒落中,體育署為保存這些無形文化資產,正與基金會合作進行數位影像典藏。

曾在電視劇「西螺七劍」演出「頭崁」廖錦堂的演員高鳴(右三)傳過世消息。
(資料照)

曾在電視劇「西螺七劍」演出「頭崁」廖錦堂的演員高鳴(右三)傳過世消息。 (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