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恢復再生稻繳公糧》農糧署鼓勵 轉作進口替代作物
再生稻是由稻作收割後的宿根再長出稻子,稻穀品質不一。(記者楊金城攝)
〔記者楊金城/後壁報導〕後壁農民爭取恢復再生稻繳交公糧,又被農委會打回票,維持廢止再生稻繳交公糧的政策,農糧署南區分署昨天在後壁菁寮地區召開再生稻轉作輔導說明會,鼓勵農民轉作進口替代作物,比再生稻的收益更好。
農糧署南區分署分署長姚志旺到場向農民解釋,他表示,嘉南地區部分農民習於採用再生稻栽培,因產量不穩且品質不一,不利提升國產稻米品質,而且公糧存糧過多,農委會自一百零三年起即不受理種植再生稻繳交公糧,政策未變。
農民說,栽種再生稻省工省錢,符合環保節能,且有些農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農民只能採再生稻,如果再生稻品質無法達到繳售公糧的標準沒話說,政府不收再生稻實在沒道理。
帶領後壁農民爭取再生稻繳交公糧的市議員賴美惠聞訊表示失望,她說,農糧署應輔導農民轉作其他農作物,多多宣傳轉作獎勵辦法,爭取再生稻恢復繳交公糧未來會再努力。
台南市約近四百公頃再生稻,分布後壁、下營、白河等地,一百零三年二期市府代農民爭取恢復繳交公糧未果後,曾動用市庫發放每公頃一萬二千元補貼農民,並持續爭取繳交公糧,惜都未獲農委會同意。
姚志旺說,再生稻一公頃收益只有三萬三千元,如果轉作硬質玉米、胡麻、大豆等進口替代作物,收益遠高於再生稻生產,以大豆和硬質玉米來說,都有一公頃四萬五千元轉作獎勵金,加上出售所得,如大豆一公頃收益可達九萬七千五百元,幾乎是再生稻的三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