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流流社噶瑪蘭傳統家屋破損 宜縣府允翻修

    竹牆破損,讓遊客看得直搖頭。(記者江志雄攝)

    竹牆破損,讓遊客看得直搖頭。(記者江志雄攝)

    2016/08/31 08:00

    〔記者江志雄/五結報導〕宜蘭縣文化局在五結鄉流流社建造噶瑪蘭傳統家屋,歷經日曬雨淋後,結構及外形破損,屋內凌亂不堪,遊客看得直搖頭;文化局說,颱風期過後將重新整修。

    蘭陽平原是噶瑪蘭人故鄉,兩百多年前漢人入蘭開墾後,陸續遷往花、東定居,留下來的族人多半福佬化,故居遺址跟著消失,流流社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噶瑪蘭族舊社,現存不到五戶人家。

    多年前,文化局邀請遷居外地的噶瑪蘭族人,返回流流社打造傳統家屋,用木頭當結構,竹子編牆,茅草覆頂,重現昔日居家樣貌,目前委託民間社團管理,採預約導覽免費參觀,但多數時間大門緊閉。

    竹牆腐朽屋內凌亂

    「怎會這樣!」遊客最近發現家屋竹牆腐朽破損,內部堆置雜物,看起來相當凌亂,與預期景象落差極大,加上周邊雜草多,群蚊亂舞,站沒多久全身奇癢無比,讓人不想久留,待沒多久便匆匆離去。

    遊客李小姐說,流流社的噶瑪蘭特色日益淡薄,除了地標大葉山欖,再來就是家屋,但使用傳統建材搭設的屋子,禁不起歲月摧殘,又欠缺定期維修,顯得很老舊,與其如此,不如拆除,另設噶瑪蘭公共藝術。

    文化局回應說,縣內幾乎不見噶瑪蘭傳統家屋,搭建技術瀕臨失傳,委託文史工作者邱水金代邀花、東的噶瑪蘭耆老示範工法,藉此傳授年輕一代技術,家屋完工落成後,為流流社增添不少噶瑪蘭文化氣息。

    文化局表示,這座家屋採用天然建材搭建,的確無法持久,今年颱風期過後將派員翻修,恢復原貌,施工期間也會安排新世代加入,把傳統技術傳承下去。

    流流社噶瑪蘭傳統家屋內堆置雜物,凌亂不堪。(記者江志雄攝)

    流流社噶瑪蘭傳統家屋內堆置雜物,凌亂不堪。(記者江志雄攝)

    流流社噶瑪蘭傳統家屋,歷經日曬雨淋,顯得老舊。(記者江志雄攝)

    流流社噶瑪蘭傳統家屋,歷經日曬雨淋,顯得老舊。(記者江志雄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