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心面貌】蛋雕師傅 「蛋」生遊刃間的工藝
廖啟鎮雕刻過最大的鴕鳥蛋與最小的鸚鵡蛋。(記者李惠洲/攝影)
記者陳怡君/報導
脆薄的蛋殼上竟能做出美麗精緻的藝術!廖啟鎮在無心插柳下開始做蛋雕,不只是從挑蛋就很講究,在各式大小的蛋上雕刻也都難不倒他,創作出許多讓人驚豔的作品。
Profile
廖啟鎮/在求學時期,廖啟鎮就發現自己對繪畫、創造的興趣,比起關在課堂內讀書,他更愛拿起畫筆隨性塗鴉。於是國中畢業後他便到三義拜師學木雕,直到20多歲時,因為受家人之託彩繪1枚蛋殼做為燈飾,才意外讓他投入蛋雕,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每個階段的作品皆有不同風格,更曾多次在台灣舉辦展覽。
一般人打完雞蛋就丟棄的蛋殼,到了廖啟鎮手中,經過巧手雕琢,成為一件件讓人驚嘆的藝術品。
無心插柳 從木雕轉戰蛋雕
廖啟鎮談起蛋雕行業現況,表示台灣會做的不過5、6個人,他自豪說自己可說是台灣「第1代」職人,從年輕時就專職把蛋雕做為工作的工匠。
談起為何進入蛋雕世界,他說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因為從小在三義學木工,對雕刻其實頗有基礎,加上自己愛畫畫的興趣,某次親友託請他在蛋殼上作畫雕刻,沒想到信手拈來的隨性之作,竟大獲好評,從此便開始專心鑽研蛋雕的工藝與技巧。廖啟鎮把早年自己的木雕基礎技巧轉移到蛋雕上,手巧、專注力高、又擅長構圖的他,30多年間創作出無數鬼斧神工、讓人讚嘆的蛋雕作品,最著名的包括「長恨歌」、「蛋中蛋」、「十二生肖」等。
精挑細選 素材處理厚工序
關於做好蛋雕的第一步,廖啟鎮表示,是蛋的挑選,必須先用硬幣敲擊蛋殼,仔細聆聽發出的聲音,是較悶較空洞的聲音,還是清脆厚實的敲擊聲,藉此判別蛋殼是否有裂痕。接著再進行鑽洞挖出蛋液、清洗、定標線、雕刻、裝飾、上色等工序。
對廖啟鎮來說,蛋雕的素材包羅萬象,不只常見的雞蛋、鴨蛋、鵪鶉蛋,大至鴕鳥蛋,或是稀有的天鵝蛋、鸚鵡蛋,都可以變成他的創作「畫布」。而各種鳥類蛋大小與特性不同,廖啟鎮說,除了蛋殼的毛細孔粗細、蛋殼堅硬厚實度不同,最大差異就是蛋殼面積的大小,越小的蛋施力點越少,一不小心就容易失敗、雕破。
頂上功夫 肌群吐息控雕琢
要練成一身高度專注力、堪比機器般精細的雕刻功夫,得靠長年功夫的累積,訓練到全身肌肉都能控制得很好、手不能顫抖、呼吸也必須非常平順。
廖啟鎮說,過去自己為了練習雕蛋,大量接單訂製商品、紀念品,一天可能要雕上上百顆蛋,為了不浪費這些完好的蛋,他笑說自己家中幾乎「餐餐都有蛋吃」,無論是蛋花湯、炒蛋或是各種蛋類佳餚,都難不倒他以及夫人的廚藝。有時自家實在吃不完,為了避免浪費,還會把從蛋殼抽出的蛋液分送給鄰居。
鬼斧神工的蛋雕,鏤空的花紋相當精細。(記者李惠洲/攝影)
蛋殼的挑選也有訣竅,必須先用硬幣敲擊,聽聲音就可辨識蛋殼是否有裂痕。(記者李惠洲/攝影)
廖啟鎮湊近放大鏡,聚精會神地拿著工具在雕刻蛋殼,相當講究專注力。(記者李惠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