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合視導地方反彈 教部減量後還有144項
〔記者林曉雲、簡惠茹/綜合報導〕面對地方政府強烈反彈教育部統合視導項目多如牛毛,教育部昨天宣布,一○四年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將「減量、延後」,由原公布三八八項刪減至一四四項,刪減比率達六成二,實地訪視時間延後到二、三月間辦理。台中市教育局長顏慶祥認為一四四項還是很多,宜蘭縣則繼續朝「歸零」努力。
實地訪視延到二、三月間辦理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許麗娟表示,為符合行政減量需求,一○三、一○四年合計刪減率已達卅%;為回應各地方政府期待,經兩次開會討論,確定一○四年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項目減為一四四項。一○五年將以歸零思考方式,「因地制宜」,賦予地方政府更多彈性空間及多元表現方式。
教育部強調,教育部對地方教育事務負有適法性監督之責,針對監察院列管、重大議題、學生權益等項目均須辦理視導;但為了減輕地方政府及所屬學校負擔,部分項目將改採線上審查或線上資料庫方式進行檢視。如涉及學校資料,研議改採兩年調查一次,如為偏鄉小校,評估免列入視導,未來將逐步建置國教資料庫,透過平日資料的建立及蒐集,降低額外負擔。
台中建議 地方自審再報部備查
顏慶祥很肯定教育部的減項減量,統合視導的目的在於了解地方貫徹中央教育政策與重大議題的狀況和成效,但各縣市環境、資源不同,應可因地制宜授權地方「自審」,再將結果報部「備查」即可;若不「放心」,可多到地方與學校現場「體察」,更能貼近現場狀況。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文超順表示,依照縣長林聰賢的政策指示,朝「歸零」目標繼續走下去,不會配合教育部的要求,「掌握核心,而不是走向枝微末節。」文超順指出,現在的評鑑已經走偏了,教育部應整個歸零,重新思考評鑑的真正目的;各縣市條件不同,教育部應協助各縣市改善劣勢,整體教育才能發展得更好。
率先表達基層教師對統合視導作業繁雜不滿的SUPER教師獎得主、高雄市瑞祥高中教務主任莊福泰表示,項目多少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要看項目的內容,他比較擔心的是把兩項合併成一項,那就等於沒減少。
莊福泰表示,統合視導主要對象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資料須來自基層學校,所以,中央、地方、學校間如何建立有效的資料庫系統很重要,千萬不能再以研究的思考模式來建立資料庫,否則就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