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送別林杰樑 妻盼來世再續緣

靈堂選用林最愛的白菊花、綠松柏,除了親友,不少病友及媒體記者也前來送別。(記者廖振輝攝)

靈堂選用林最愛的白菊花、綠松柏,除了親友,不少病友及媒體記者也前來送別。(記者廖振輝攝)

2013/08/24 06:00

不點香不燒紙錢 俠醫告別只留愛

〔記者鍾麗華、魏怡嘉、蔡宗勳、邱俊福/綜合報導〕台灣毒物權威、國民醫生林杰樑的告別式昨天舉行,近兩千人送別「俠醫」,不少人哭紅雙眼。告別式全程不點香、不燒紙錢,因為林杰樑生前常提醒,線香紙錢會產生有害物質。

林的遺孀譚敦慈昨感性告白,希望來世再續夫妻緣,她說,兩人相識三十年,林常會偷親她的臉,兩人每晚牽手入眠。林寫書不拿稿費或版稅,因為出版社經營很辛苦,他感謝出版社幫他出書,讓他能告訴民眾生活中潛藏的毒物以及食品安全。她自費印刷二千本林的書當做告別式回禮,認為只有遺作才能闡明林的理念。

衛福部長邱文達、台北市長郝龍斌親自致哀,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也頒發「台灣醫療典範獎」表達全國四萬三千多名醫師的肯定與緬懷。林杰樑當年親手創立的「綠十字醫療服務隊」有超過五十名隊員前來,長長人龍排到靈堂外。一名隊員難過地說,林原預定與隊員在嘉義會合義診,沒想到一病不起。

千山我獨行歌聲送行 記者難捨

許多病友泣不成聲,陳姓病友說,與林認識超過二十年,林從不把她當成患者,「我們不是醫師與病人,是朋友。」林的學生、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冠興指出,林是很勤快的醫師,每天查房兩次,遇到不願好好接受治療的病患,總是苦口婆心勸說,不少病患的名字,林都記得。

林的大兒子林泓楨強調:「今日送別的只是父親肉體,他的精神將繼續傳承下去。」譚敦慈也說,將成立食品安全實驗室及協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吳焜裕等學界友人都表示支持,不會接受財團資助。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林生前還有幾個未完的研究,他與醫療團隊一定會接手完成。

昨天靈堂選用林最愛的白菊花、綠松柏,也播放他最喜歡的「滄海一聲笑」、「兩忘煙水裡」、「千山我獨行」等歌曲,還有媒體記者們自製影片,表達對林的不捨。

安置嘉義 妻不捨抱骨灰罈痛哭

遺體火化後,骨灰昨已迎回嘉義縣朴子市的公立靈骨塔位,昨日下午當林杰樑骨灰由其長子捧至懷親堂時,譚敦慈說:「老公回故鄉了,以後就住在這裡了。」不捨之情溢於言表,林杰樑小兒子表現很堅強,不斷擁抱媽媽,給媽媽力量。

家屬與親友一同護送靈車前往火葬場。(記者廖振輝攝)

家屬與親友一同護送靈車前往火葬場。(記者廖振輝攝)

毒物科名醫林杰樑逝世,昨日舉行告別式,眾多親友、團體代表到場送他最後一程,並向林杰樑遺孀譚敦慈(右)、長子林泓楨等家屬擁抱致意。(記者廖振輝攝)

毒物科名醫林杰樑逝世,昨日舉行告別式,眾多親友、團體代表到場送他最後一程,並向林杰樑遺孀譚敦慈(右)、長子林泓楨等家屬擁抱致意。(記者廖振輝攝)

林杰樑小兒子很堅強,不斷擁抱媽媽,給她力量。(記者蔡宗勳攝)

林杰樑小兒子很堅強,不斷擁抱媽媽,給她力量。(記者蔡宗勳攝)

林杰樑妻子自費印刷二千本林的書《防癌保健靠自己》做為告別式回禮。(記者鹿俊為翻攝)

林杰樑妻子自費印刷二千本林的書《防癌保健靠自己》做為告別式回禮。(記者鹿俊為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