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仁醫》林聿騰搶通呼吸 與病魔爭口氣
恩主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聿騰。(林聿騰提供)
記者王昶閔/專訪
「人不能一刻不呼吸,我們每天在前線與死神對決,要緊急『搶通』呼吸,不能讓病魔奪走『這口氣』!」三十八歲的林聿騰,擔任主治醫師已第六年。
在區域醫院,一位醫師經常被當三個用,不像醫學中心有總醫師與住院醫師可幫忙,「我們只能靠自己」。雖然忙碌,但他認為,胸腔外科在第一線為危急病人搶救生命的成就感,是大多數科別難以取代。
「這是氣管斷裂,必須馬上開刀!」一名車禍的年輕人被送到急診時,脖子如吹氣球般異常腫脹,原來他的脖子遭貨車車斗鋼板重擊,幸運地沒傷及腦部,頸椎沒有碎、動脈也沒破裂大出血,當晚值班的林聿騰判斷是氣管斷裂,緊急為他開刀。
氣管的前壁是軟骨、後壁是肌肉,「斷裂的氣管,就像座塌陷的隧道。」他形容,搶通隧道後,病患才能自主呼吸,之後還得一針一線地小心縫合,「縫太緊,氣管會狹窄;縫太鬆,痰液可能外漏,引發感染。」
除了最常開的肺癌與食道癌手術外,林聿騰也擅長處理肺炎膿胸病例。有位二十幾歲的患者,感冒拖到肺炎,除得開刀清除膿瘍,還得用手術刀小心「剝下」肺部因發炎而包覆的「纖維膜」,肺部才能順利擴張,「就好比氣球(肺部)外被塗了一層薄薄的強力膠,要設法把膠膜去除一樣棘手。」
胸腔外科是當前醫師科別中,流失最嚴重的科別之一,除了手術難度很高,醫學科技的極限或陰錯陽差的巧合,也常讓醫師嚇出一身冷汗。
有位壯年病人經電腦斷層看到肺部有兩公分大腫塊的影像,且有變大跡象,醫療團隊研判有必要開刀,以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但以內視鏡開刀深入肺部後,卻看不到任何腫瘤,幾經檢查仍無所獲,林聿騰決定拉開傷口,直接以手指進去探查,最後在肺部表面看到破掉水泡的痕跡,這才找到這顆「消失的腫瘤」,術後再以電腦斷層複查,確認腫塊影像消失,才鬆了一口氣。
林聿騰深信,醫師的天職是搶救生命,因而值得受人尊重,無奈理想似乎越來越難對抗持續惡化的醫療環境,年輕外科醫生競相轉型至風險低、報酬高的美容整形科別。白袍光環逐漸褪色,醫師滿腔熱血難以為繼,只能希望政府正視醫療體制崩壞的危機,推動改革,早日還給一個讓醫師與病人都能安心的就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