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砂卡礑步道受損封閉 生態漸復甦
砂卡礑溪生態沒有明顯衰退,台灣扁絨螯蟹等數量反而增加。 (太管處提供)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四○三花蓮強震造成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毀損嚴重,重建期預估七年,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雖處於封閉狀態,在安全的前提下仍持續進行生態監測,砂卡礑溪常見的生物種類都有觀測到,展現出大自然的自癒能力。
太管處每月2天進行生物監測
太管處指出,砂卡礑溪是立霧溪最接近出海口的支流,沿著步道可欣賞峻秀壯麗的溪谷、變化萬千的水石,還有豐富的原生溪流生物種類;封閉期間巡守員持續監測,發現溪流生態沒有明顯衰退,台灣扁絨螯蟹、貪食沼蝦、短腕沼蝦、日本瓢鰭鰕虎及大吻鰕虎等數量反而增加。
不過,巡守員也觀測到外來種台灣石賓、粗糙沼蝦出現,有大量繁殖或逐步擴散的情形,對原生種物種如苦花等形成威脅,正積極進行移除工作。
太管處指出,從二○一一年起,連續十多年結合志工人力,每月二天辦理砂卡礑流域水生生物監測,記錄原生種及入侵種分布情形,並拆除非法佈設的蝦籠陷阱。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砂卡礑跟燕子口步道因地震受災嚴重,太管處未來將隨著修復進度,持續推進其他區段的監測工作,並確保每月的監測數據上傳至國家公園資料庫,以利後續研究與保育工作進行,修復進度須依詳細調查評估結果規劃重建方案,整體提升遊憩安全。
砂卡礑溪生態沒有明顯衰退,貪食沼蝦展現大自然自癒能力。 (太管處提供)
太管處與志工進行砂卡礑溪生態監測,發現當地生態沒有明顯衰退。 (太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