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磚破損、被占用 視障者出門怕怕

因走導盲磚會撞上變電箱,台中市政府今年3月把中清路二段導盲磚全挖除。(記者張瑞楨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現行導盲磚適用嗎?前台中市視障者關懷協會理事長侯沛瀠指出,導盲磚是視障者外出的眼睛,現在卻被占用、破損、維護不當,甚至讓視障兒童跌倒受傷;台中市啟明學校校長廖連喜則強調,人行道能平坦、沒有障礙物,才讓視障者能使用白手杖輔助行走,出門不再害怕。
啟明校長盼明眼人主動協助
廖連喜表示,視障包括弱視、視野缺損或是全盲等不同族群,需求也有不同,隨著科技進步,現在以通用設計概念方便所有族群多元使用,而不會造成阻礙,因此路口有設視障導引標線、有聲行人號誌等,或是輔助視障者的智慧眼鏡,但最重要的仍是民眾及整體環境的友善對待,包括「人導法」(明眼人主動協助視障者)落實宣導。
民團呼籲重視設計環境
民間多個身心障礙權益團體曾聯合發表聲明,強調「設置導盲磚不是錯,設計錯誤才是錯」,認為導盲磚可引導視障者並提升行走效率,但要重視設置的環境需求,譬如導盲磚要穩固且防滑、和磚路相鄰的地面要平整,路口車阻或變電箱要跟導盲磚的位置區隔。
侯沛瀠指出,常見導盲磚被機車或障礙物占用,視障者走到一半被阻擋,甚至差點被機車撞,視障者因路面崎嶇不平、號誌不明、導盲犬不足等問題而不敢外出,要讓視障者敢走出門,仰賴硬體環境優化,民眾及駕駛友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