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訂肉牛友善飼養指南 產業界肯定有市場
農業部近期制定肉牛友善飼養系統定義與指南,肉牛產業界表示肯定。(資料照,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繼訂定豬隻、雞蛋友善生產系統,農業部近期制定肉牛友善飼養系統定義與指南,肉牛產業界認為,此為國際趨勢,肯定農業部訂定指南,也認為隨國產牛肉需求量增加,友善飼養國產牛在國內可望有市場;農業部動物保護司表示,牛肉的單價較高,且是草食,有利推動。
國產牛肉產量逐年增加
依農業部統計,隨國人飲食習慣變遷,牛肉進口量大幅增加外,國內牛肉生產量也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從二○一三年的六六二九噸增加到二○二二年的八○七一噸。國內的肉牛飼養場數去年已超過六百家,在養頭數超過三萬兩千頭。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司長、畜牧司代司長江文全表示,經與產業與相關團體討論後,訂定肉牛友善飼養系統與指南,對牛隻體態、採食空間、場舍、照護健康等,都有明確分級規定。
訂定指南可吸引牧場投入
國內雞蛋友善飼養的牧場約一百多家,豬隻友善飼養場仍掛蛋,江文全指出,會訂定肉牛友善生產指南,除著重經濟動物的福利提升外,也是著眼於牛隻是草食經濟動物且單價高,相較豬隻等雜食經濟動物而言,會更吸引牧場投入,是國內牧場要投入友善飼養系統較好的切入點。也因肉牛有訂定友善飼養指南,因此牧場除有低利貸款外,若有畜舍更新計畫等,排序也會較優先。
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理事蘇念成肯定農業部做法,認為肉牛友善飼養成本和普通飼養相差不大。他說,隨著國人對國產牛肉接受度增加,肉牛產業也漸轉型,從過去直接宰殺在市場販售,如今會讓牛肉熟成有更好風味,並推出許多商品如滴牛肉精等。
業者憂台紐協定生效缺小牛
國產牛肉湯、牛肉火鍋廣受獲消費者歡迎,蘇念成指出,國產牛肉現在需求遠大於供給,國產牛肉來源除肉牛外,大部分是酪牛,國內肉牛的小牛多來自乳牛品系的荷仕登牛種,荷仕登小牛一頭繁殖成本僅兩千元,肉牛小牛繁殖成本則要兩萬元以上,養到成牛宰殺後價格相近。產業界擔憂明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全面生效,紐國液態乳零關稅叩關勢必讓部分酪農場選擇離牧,缺小牛將是台灣肉牛產業最根本的問題。
近年國產牛肉產量